经济大萧条及解决之道
一、经济大萧条的特点
①社会大量失业,年轻人月亏月光,失业潮和两极分化是大萧条的显著特征。
②生产能力过剩,消费不足,穷人消费不起,中产不敢消费,经济螺旋式收缩。
③股市、楼市、债市崩溃,工厂大量倒闭或者裁员,削减工人工资;政府公务员、教师等裁员或降薪。
④大量债务人断供,钱房两空,半生心血付诸东流,被迫离开大城市,逆城市化出现。
⑤房东大量驱逐没钱缴纳房租的房客,年轻人流落街头或者投靠父母啃老。
⑥人们减少社交,亲情、友情和信任撕裂。大多用纸牌、棋类或者低价的娱乐项目消遣时光,放到现在就是元宇宙、网络游戏、短视频和综艺电视剧。
⑦知识分子、政策制订者普遍反智,自相矛盾,丧失引领社会的能力。
二、经济大萧条的原因
任何一个经济体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都有一个极限值,社会投资订单具有一次性释放属性。上半场市场空白,企业与政府主动贷款投资,大众收益增加,投资与消费相得益彰,经济欣欣向荣,人们往往会忘乎所以。下半场市场饱和,进入还债周期,企业与政府通过商品涨价和收费等方式还本付息,负债开始向大众身上转移,最终是债务危机、经济大萧条、民粹主义和战争。其内核驱动是:传统金融债务制度,零和博奕,一个经济体完成投资后,资本携带技术必然向落后地在转移,本地资产泡沫破裂。因此,大萧条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金融的复式记账和配置资源的方式,任何一个国家都逃不出这一数学算法。2008年,全球进入了城市化拐点,中国城市化率也同步达到50%,全球实际订单需求开始结构性下降,产能过剩、消费枯竭和债务危机如梦魇一般倒逼各国政府继续开足马力生产,开始危害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同时,信息化和智能化在工业自动化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展,使生产效率进一步飞跃,无人工厂、无人仓储、无人驾驶、智能运输等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使传统行业就业被大量溢出。软件替代白领,机器替代蓝领,工业化的经济循环“工资-消费-企业营收-工资”正在走向断裂。全新的智能化生产力已经超出资本主义制度设定的范式,直接破坏了资本赖以生存的基础。
三、解决之道
170年前,马克思一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又在告诫全世界的无产者:“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恰好构成了一对辩证统一。今天,资本主义制度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是否已经完全释放?答案是肯定的,并且新的更高级的生产关系在旧制度的胎胞内已经孕育成熟,如果没有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我们是无法发现市场主导权已经发生转移,具体表现是:
一是,互联网是寄生经济,所有科技公司的软件都寄生在消费者的智能手机和电脑之上,这是新世界的物理脊梁。消费者一旦意识到智能手机和电脑等于是自己家的土地,软件等于种子。那么就完全可以独立自主建设消费者所有制公共市场,智能化匹配消费者所有制,科技公司的技术就会跑过来锦上添花,选择金饭碗,资本将失去技术和市场,私人控股的企业只有向人民臣服一种选择。
二是,休闲时间是劳动力,所有互联网上的内容、数据都是消费者创造的,消费者是AI的启蒙老师,是线上市场的管理者,是创造智能化的主体力量。最直接的证据:欧洲、日韩在互联网与智能化领域全面沦陷,并不是研发能力薄弱,而是欧洲每个国家的消费者数量都不足。
三是,消费是市场的氧气,是一切价值之源,决定每家企业的生死,而绝对掌握消费的恰恰是消费者(消费者=全民)。智能手机、休闲时间和消费我们可以称之为智能化三要素,是完全由消费者掌控的公共资源,像空气一样不可以被垄断。
四是,全中国消费者联合起来,在自己的智能手机上建成股权共享的万能应用公共市场,
价值=社会零售总额xN%分销佣金x未来年限=∞,消费利润招标技术团队,会直接选出最优技术和人才组合。这会直接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浪费问题,同时,还能从商业流程上剔除金融和分销成本,使商品中只包含可以计算的生产和运输成本。可计算带来的结果是可控制,可控制意味着中国制造强大的生产能力可以直接转化为消费者(人民)和政府的超级资本,使共同富裕变成一种必然。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会发现:“两个必然”在客观上已经发生,但主观上人们依然深陷资本的旧范式之中,表现在:寄生在消费者智能手机之上的科技寡头依然可以通过调配消费者的流量,对商业银行和统企业形成降维打击;依然可以通过算法和大数据控制消费者的休闲时间和消费;依然可以把触角伸向几乎所有实体领域,形成碾压式的竞争优势,导致实体企业和商户苦不堪言。在消费者阶层没有觉醒的情况下,垄断资本无序扩张,必然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这带来的结果是两极分化、失业潮、民粹主义和全球性的大危机。而一旦消费者觉醒,科技公司的效率优势将会全面嫁接到消费者所有制企业之上(消费者所有制=公有制=私有制),对其他所有制形成碾压式的效率优势。智能化让公平和效率可以得到兼顾,这是超出一切传统思维范式的。智能化的终点是无人化,是人付出的劳动时间越来越少,智能化程度越高。最终人们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会热爱上劳动,这与马克思的预见依然高度吻合。
今天我们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改革开放40多年,让我们深陷资本设置的商业流程与思维范式之中。很多人已经被资本制度异化,被教条主义束缚,丧失了自我,变成了资本的工具和代言人,变成了西方经典范式的维护者。哲学家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人的大脑会受到过去的习惯、经验影响,对某些问题产生下意识的判断。受困于惯性思维,再简单的问题也会变得棘手,只有打破自我经验的局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消费者(人民)永远不会腐败,但会被资本设置的模式蒙蔽,会被资本的范式蒙蔽,会被自己的旧知识和旧经验蒙蔽。只有我们重拾乐观的、合作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重拾积极的、进取的、自强不息的延安精神,我们才能真正感动和唤醒消费者,建成消费者主导的万能应用公共市场,把世界工厂的生产能力变成中国人民幸福的理由,为共同富裕浇筑一个牢不可破的基石,使子孙后代永远传承下去,一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