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大跌为哪般,“利益输送”24亿
2019年8月6日,伊利股份早盘大幅低开,盘中一度逼近跌停。从当日交易情况,超300万元的卖单频频出现,部分机构纷纷选择卖出。截至当日收盘,伊利股份大跌8.8%,市值蒸发超160亿元。
好好的消费大白马怎么会突然跌这么惨?
伊利股份盘中巨量大跌并不意外,8月6日全球股市大跌,整个A股也整体下跌,伊利自然是逃不了。除了这个原因,伊利在8月5日晚间公布的一份股权激励草案也引起市场的不满。
在伊利股份股吧下面,股民们纷纷炸了锅,讨伐伊利。
伊利股份作为消费大白马,公司发展如日中天,股价也是一路走高。管理层心想,咱每年给公司赚这么多钱,是不是得奖励自己一下?
于是,公司管理层抛出一份耗资58亿的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公司拟向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总计约1.8292亿股,占公司总股本3.00%。股权激励的对象包括公司在职董事、高管、核心骨干等共计474人,授予价格为15.46元/股。
其中伊利股份董事长兼总裁潘刚获股票数量最多,合计为6080万股。
咋一看,这份方案没啥大问题。公司奖励管理层也理所应当,股权激励有利于提升团队的凝聚力,让团队作战能力更强,这是非常有效的措施,这在大企业中也算比较常见,为什么这次偏偏遭到了股民们的口诛笔伐呢?
仔细一看,就会发现这份方案确实显得公司管理层吃相太难看。
首先,这个方案的授予价格为15.46元/股,刚好是8月5日伊利收盘价(30.81元)的一半,涉嫌“利益输送”。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不久前的7月25日晚间,伊利股份曾发布公告,公司自5月7日到7月24日,累计回购公司股份1.83亿股,成交均价为31.67元/股,耗资约58亿元。
也就是说公司以31.67元的价格回购股份,然后以15.46的价格奖励给管理层。伊利股份8月5日的收盘价30.81元,按照此市价,公司高管们瞬间就赚一倍,这不明摆着抢钱吗?
另外,公司这次回购后所产生的29.72亿元的费用差额,将被计入管理费用成为此番激励方案实施后的成本。这个成本,是让全体股东买单的,除了管理层,其他股东难免心有怨言。
除了价格、成本等因素外,让投资者心生不爽的还有股权激励的解锁条件。
根据草案制定的解锁业绩条件:以2018年净利润为基数,伊利未来五年(2019-2023年)扣非净利润增速分别不低于8%、18%、28%、38%、48%,也即年复合增长率只要达到8.2%即可满足行权条件,同时限定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5%。
从过往伊利股份的盈利能力看,2016~2018年,公司扣非后净利润增长率分别达到10.32%、17.7%和10.32%,均远超于8.2%的目标值。扣非后净资产收益率则分别达到21.25%、22.4%和22.21%。
不少投资者认为这次股权激励的解锁条件难度太低,轻轻松松就可以完成的业绩指标,干脆直接白送给管理层算了。
而董事长潘刚的股权激励更是让投资者无力吐槽,这次奖励,潘刚获股票数量最多,合计为6080万股,占此次授予限制性股票总数比列的33%,占目前总股本的0.9972%,几乎是顶格激励了。
以当前市价计算,董事长潘刚相当于低价获得了价值18亿左右的股票。而在2018年,董事长潘刚的薪酬为1700万。
按理说,在上市公司中,这个薪酬属于非常高的年薪了,不过相对于18亿的股份激励,潘刚得干100年才能拿到,所以,不管换做是谁当董事长,恐怕都会希望这个股份激励草案能够实行。
面对22万股民的讨伐,伊利管理层推出的这份股权激励计划草案能否如愿实行还有待观察。如果你持有伊利股份的股票,是立马挥刀割肉还是等待股东大会时投上反对票?欢迎各位在留言区说出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