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隆庆开关这一举动给大明续命70多年?
众所周知明朝末期的时候早就不行了,但是隆庆开关这一举动给大明续命了70多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举动解决了一个困扰明朝最厉害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倭寇问题。
早在元末明初的时候,倭寇就已经很猖獗了。那时候的倭寇,主要组成部分,其实就是被老朱打垮了的张士诚、方国珍的余部们。
这些人凭借手里有几条船,就下海做买卖去了。到海外逛了一圈,发现,我勒个去,日本穷得叮当响,还是中原王朝有钱挣啊!因此他们兜兜转转,与日本海盗合作,又杀了回来,打算从老朱手里夺走江山。
倭寇之所以如此猖狂,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机动灵活性太强。打完就跑,根本就追不上。而且海盗船随时能靠岸,防都防不住。
朱元璋也是暴脾气,你们不是能折腾吗?老朱玩了个更绝的,他要求片板不能下海,直接把沿海给封锁起来了。事情发展到嘉靖年间,明朝有点儿兜不住了啊,倭寇们强势入侵东南沿海,嘉靖皇帝不得不让胡宗宪带领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带兵收拾倭寇。
一、倭寇其实是内外勾结下的产物。
俗话说得好,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倭寇单纯是侵略者,那事情倒好办了,直接用武力对抗就完事儿了。
可从朱元璋时代,一直到嘉靖年间,经历了100多年时间了,倭寇屡禁不止。难道说此前的明朝军队都是废物吗?当然不是。
主要是因为倭寇并不仅仅是日本海盗这么简单,刚才说了,除了日本海盗以外,倭寇在明初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张士诚、方国珍等人的余部。
方国珍部在浙东,张士诚部在江苏,都是沿海地区,手里都有不少海军。尤其是方国珍,他手里的船队非常多,在元朝就是著名的海盗了。张士诚在元朝,也是个著名的私盐贩子。当然了,元朝被推翻以后,他们就被尊称为起义军领袖了。
张士诚被杀,方国珍被逼投降以后,他们的残余部队,自然就到海上干起了海盗的买卖。恰好当时日本国内乱作一团,海盗四处猖獗,双方一拍即合,就组成了倭寇集团。
由于朱元璋采取了片板不能下海的政策,使得沿海地区靠海吃饭的人,吃不上饭了啊!这可咋整呢?
过去浙江、福建沿海的百姓,常常会和南洋进行贸易沟通。这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一种方式,绝不仅仅是打鱼而已。
这种商业化的行为,在片板不能下海的政策干扰下,直接被一刀切断了。这些人没了生计来源,只好开始想一些歪门邪道。
比如说走私,可以说,明朝到了中期,又走上了元朝的老路,老百姓们被逼着走私,你说尴尬不尴尬?
倭寇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与明朝沿海地区的老百姓取得了联系,才能够一次次躲过明朝正规军的追击,顺利抵达明朝境内。
二、隆庆开关,才是消灭倭寇的主要原因。
嘉靖年间的倭寇是最猖狂的,以汪直为首的走私团队最出名。原本他们只是在广东地区,运送一些瓷器、丝绸到日本、暹罗等地进行贩卖,结果越做越大,得到了日本当局的热烈欢迎。
这下好了,本来只想赚点零花钱,一不小心就成了倭寇头子了。汪直是安徽人,因此自称徽王,称雄于当时的东南沿海地区。是胡宗宪等人最为头疼的倭寇头子。
不过汪直这帮人起家于贸易,一直做的事情,也就是从明朝运送商品到海外进行贸易。在遭到明朝当局的打压以后,这才露出了獠牙。
双方大战了多个回合以后,因为遭遇台风,汪直才不得不选择向胡宗宪投降。不过他始终不肯认罪,他在狱中表示:如果皇上能允许广东开放通商口岸,我们这帮人何至于此?朝廷设立海关收取关税难道不香吗?
他甚至为嘉靖皇帝提供了一个非常不错的除掉倭寇的办法:
在广东设立海关,收取关税。在浙江、福建等沿海也这么做,再恢复日本与大明的朝贡贸易关系,那自然就没有倭寇这回事了!
不过很可惜,那时候的嘉靖已经年纪大了,不太愿意折腾了。老祖宗要闭关,自然是有道理的。所以汪直这一提议没有被采纳,反倒是挨了一刀被砍了脑壳。
汪直一死,倭寇群龙无首,变得更加猖獗了。说老实话,凭戚继光、俞大猷那点人马,根本忙不过来啊!就算打了不少胜仗,可倭寇依旧屡禁不绝。没法子啊,沿海居民要吃饭啊!
嘉靖皇帝去世以后,隆庆皇帝朱载垕上台,他正直壮年,又得到徐阶、高拱、张居正、陈以勤这一帮名臣的辅佐,于隆庆元年便废除了海禁。
隆庆皇帝决定,听取福建巡抚许孚远的建议,决定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作为民间对外贸易的窗口。这可是一件大事,这么做的直接影响,那就是过去为了生活成为倭寇的沿海居民,现在不用走私了,只要交税登记,就能合理合法地从月港到海外贸易。
因此倭寇瞬间就减少了一大半,剩下的也不成气候了。以至于隆庆元年开关以后,戚继光无事可做,被调到了蓟州戍边去了。俞大猷虽然还留在南方,但主要负责平定内乱,也没怎么抗击过倭寇了。由此可见,解决倭寇的重要手段,其实是隆庆开关。
三、隆庆开关为明朝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入。
其实这次明朝版本的“改革开放”,并没有真正彻底地开放。因为整个沿海地区也只开放了福建漳州府的月港。而且出海的商人,绝对不允许和日本进行贸易,一旦发现,那就会被判为通倭罪。而且每次出去都有约定时间,超过时间,也会被判为通倭罪。
由此可见,隆庆开关实在是有点儿小气了,等于是在海禁的大前提下,打开了那么一个小小的缝隙。
那么这个缝隙的作用有多大呢?用一组数据来看吧,1576年,月港的关税征收到了1万多两白银。1594年,光从菲律宾流入的大明的白银,就超过26.4万两,光关税已经达到了2.9万两白银。
那时候大家都戏称月港是“天子之南库”,几乎就是大明皇帝的另一个钱袋子了。据统计,从1573年到1644年的72年时间里,大概有3.53亿两白银通过月港涌入大明王朝,占据了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
总结:隆庆开关配合张居正改革,为明朝续命7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