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贵妃被提拔为皇贵妃为什么难以逾越 原因无非一下几点
你真的了解清朝后宫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在清朝后宫当中,嫔妃之间的等级差距一直存在,并且有非常严格的限制。按照《清朝史稿》的记载,清朝后宫当中可以分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七个级别。
皇后自不消说,那是后宫最尊崇的存在。从身份而言,那是皇帝正妻,一国之母,其影响力不完全局限于后宫,甚至可以影响朝局走向。
即便是皇帝,也无法完全忽视随意废立皇后带来的影响。但是,在清朝的后宫当中,对于那些嫔妃而言,最难逾越的门槛,其实并非是从皇贵妃到皇后这一阶段的升迁,最难的其实是从贵妃被提拔为皇贵妃。之所以难以逾越,主要是从跟几个因素有关。
第一个是皇贵妃这一封号的稀缺程度。从某种意义而言,皇贵妃比皇后更为稀缺。清朝皇贵妃一共有26人,而得到皇后封号的则有33人。
这59位女子都是凭着各种因素,从一众同时代后宫嫔妃中夺得第一。从历史角度分析,皇贵妃制度其实并非是清朝首创,而是起源于明朝。
当时明朝皇帝设立皇贵妃,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给自己的心爱的嫔妃一种特殊的照顾。正如前文所言,即便是皇帝也需要考虑到朝局影响,不能随意废立皇后。
所以,他们就明朝皇帝就设立了皇贵妃这一封号,给予她们极高的地位和待遇。不过,这个做法也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
由于皇贵妃的地位过高,导致经常跟皇后争宠,所以在同时设立皇后跟皇贵妃的时期,从明朝到清朝入关后顺治皇帝册封的董鄂妃,都曾让皇帝的后宫鸡飞狗跳,充满了许多争宠事件,甚至影响朝局和王朝的稳定。
正是考虑这一点,所以到了后来,清朝就定下规矩,在设立皇后的时候,不再同时设立皇贵妃。但是,清朝并没有因此废掉皇贵妃,而是把皇贵妃作为皇后人选的储备对象。
也就是说,如果嫔妃们得以被册封为皇贵妃的话,那么她们就可以像皇后那样,拥有执掌皇宫的职权。有些时候,皇帝在皇后去世后不愿意再册封新一任,常常会让皇贵妃一直掌管后宫,相当于长期代理皇后的位置。
而且,清朝虽然不允许嫔妃干政,但无论是哪个嫔妃在后宫中得到皇帝喜爱,掌握权势,都会影响到她们家族的地位,甚至是下一代皇帝的人选。
从雍正皇帝设立秘密立储制度以后,清朝皇帝从皇贵妃子嗣挑选的比例极大增加。所以,从这一点出发,皇帝在册封皇贵妃时,也必然慎之又慎。
正是由于这些因素,导致设立皇贵妃的困难程度迅速提高。换句话说,对于清朝贵妃来说,他们想要当上皇贵妃,有两个条件是必须要满足的。第一个必须有合适的时机,也就是需要在皇后去世或被废以后,她们才有机会。
另一个就是这些被挑选的贵妃,无论在出身、品行、能力、以及被皇帝信任的角度上,都要符合一个皇后的素质和标准。
而且,对于这些嫔妃而言,即便她们满足所有以上条件,也不一定可以成功如愿得到皇贵妃的册封。因为在清朝的时候,皇贵妃的挑选一般也有惯例遵循。皇帝在继位以后,常常会把自己还在担任亲王时的侧福晋升任为皇贵妃。
这就要考虑到皇贵妃的资历问题。也有另一种情况则是母凭子贵,如果是那些有意向被立为皇储的皇子,他们的母亲也有可能会被立为皇贵妃,以示皇储的特殊地位。
相比较之下,从皇贵妃升任皇后,困难程度就低很多。只要皇帝自己愿意,就可以把原本就名正言顺的皇贵妃直接提拔到皇后的位置上。
当然,也有一些嫔妃是在去世前得到皇帝的特殊加封。例如雍正皇帝就在年贵妃去世前为她破例加封皇贵妃,还有一些是嫔妃在年老后,因为种种因素,被新皇帝加封皇贵妃。不过,这种情况下的皇贵妃更多只是名号,而没有太多的实权。
总结而言,清朝后宫当中,因为要考虑出身、资历、能力以及各种偶然的因素,还有最重要的时机制约下,由贵妃晋升为皇贵妃成为许多嫔妃中不可逾越的门槛。在深墙宫院中苦苦等待,直到一生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