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口众多,能否招募一亿士兵,明朝历史告诉他:不能
与印度人合作,你首先得给他画一个大饼,这样才能吸引印度客户。因为印度人天性乐观,也就造成他们往往自我“感觉很好”。印度人还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其实在推特等网,可以看到,来自印度自我吹捧的人特别多,比如他们说孟买比上海先进多少年,稍微了解一些中国的外国人,对印度人的这种观点,都会感觉好笑且驳斥。但印度人不会相信的,因为他们认为其他人对印度都持偏见。
印度人对自己国家的未来非常有信心,网上认为印度2030年会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人比较多。而对目前的中印边境形势,更有印度网友狂言:他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招募一亿士兵。
印度人的这种说法,同样很可笑。招募这么多人干什么,现在不再是冷兵器时代,招募这么多人,是为了送人头?
如果印度真能招募到一亿个士兵,那也算是创下世界纪录了,印度人仅这项“超级大国”就能梦想成真。谈到印度招募一亿士兵,其实也会有中国朋友疑惑,印度人口那么多,到底能不能招募到一亿士兵呢?左担道就在这里给大家分析一下,印度究竟有没有能力,招募到一亿士兵。
从人数规模上看:
印度在2019年的统计是13.24亿,如果征兵一亿军队,军人人数将近占全国人数的10%。如果一个国家,征兵人数接近10%,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将成为非常沉重的负担。实际现在的印度现役军人不过是140万人,军人人数加上预备役,比例应该也不到0.1%。
印度庞大的人口数量,印度的经济虽然近年来发展很好,但离富国还差之千里。10%的军人将吃掉印度巨大的经济预算。
印度的穷人更无法指望政府的“福利”,经济发展也会遭受牵连,甚至国家破产。
历史上,普鲁士是一个军事强国,普鲁士的军人占总人口的4%。与其他国家对比,已是占总人口数量最高的国家。在二战期间,美国约有一亿四千万人口,而他的军队才1000万,所占总人口不到0.1%。
印度就业形势严峻
印度的失业率,现在达到了27%。对于印度人来说,就业非常严峻。而这个统计数字,应该不包括庞大的农村人口。占据印度人口最多的农民境况更惨。
印度农民悲惨,是来源于历史的遗留。建国初期,在印不到2%的大地主,却占有全国70%的土地。独立之后,政府经历了土地改革,改革伤及富农们的利益。在政府和法院,富农都有着自己的势力。他们借助法律的漏洞,最终阻止了改革的历程。
印度的土地改革半途而废,很多底层农民,并没有改变现状,很多人依然没有自己的田地,只能依附在地主那里做佃工。2003年的数据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民,无法依靠土地养家糊口。他们在城里找不到稳定的工作。
军人是印度最好职业
印度和咱们国家不一样,印度的征兵制度是募兵制,也就是说,军人在印度是一种职业。
在印度有这种说法,普通的老百姓,有两条最好的出路:第一考上国立大学,或者名校;第二就是当兵。当兵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军人的工资高,很多普通人希望通过当兵的方式,改善家庭的生活。在印度当兵,月工资是5000-9000元(人民币),这个工资在印度,包括在中国都相当高了。除了工资,军人的其它保障也比较完善。
在印度当兵,是穷人改变命运的转折点,一跃成为了印度的上层阶级,当然印度的军官工资更高。
如果按印度军人的平均工资来说,一亿个士兵的总共薪水,接近2000亿美元。而印度2018年的财政总收入才2360亿美元。根据这个收入,以及军人 薪水的比例,印度政府显然是无法承受的。更何况除了薪水之外,还有军人装备等大量的开销。
历史是印度前车之鉴
如果养不起,历史告诉我们,后果很严重。下面是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和大臣的一段对话:
思宗严厉地责问吴襄:‘三千人何以抵挡百万之众?’
吴襄则说‘这三千人并非一般士兵,……,因而能得死力。’
思宗问:‘需饷多少’
吴襄回答:‘百万’。
思宗说‘内库只存银七万两,搜集一切金银杂物补凑,也不过二三十万两’”
“调吴三桂勤王之议,终于因为经费没有着落而暂时作罢”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明末皇帝崇祯听说李闯王要打到北京城了,就试图从山海关,调军队来护卫京东。崇祯皇帝听说调动军队需要百万银两的时候,
《恸余杂记》:吴喧山曰,吾尝司计,请发内帑,上令近前密谕曰,内库无有矣,遂堕泪。
崇祯自己算了算账,却因“内库无银”,付不起军人的军饷。最终延误护卫京都的军事调动。李闯王后不费吹灰之力,就突破了北京城防,攻下了京城。明朝帝国,因缺钱国破人亡,让人唏嘘。印度如果招募一亿军士,明帝国的命运则是印度的前车之鉴。(左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