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没有篡位之心,为什么没有还政于刘禅?

诸葛亮没有篡位之心,为什么没有还政于刘禅?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古代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刘备临死前将诸葛亮与曹丕对比,让诸葛亮惶恐不已;诸葛亮死的那一年,刘禅28岁却无实权;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再无丞相。

甲仗百人入殿

关于诸葛亮上朝要带甲士百人的记载,有人说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有,但是我并未看到过,只是在《晋书》中有相关记载。

"(桓)温乃废帝而立简文帝。诏温依诸葛亮故事,甲仗百人入殿,赐钱五千万,绢二万匹,布十万匹。"---《晋书.桓温传》

说的是东晋大司马桓温北伐失败之后,声望大减,不惜废帝以立威,新帝简文帝为了感谢他的拥立之功,就下诏让他像蜀汉丞相诸葛亮一样,可以“甲仗百人入殿”。

简文帝此举有两层意义,一则是为了安抚他,二则是为了让他像诸葛亮一样忠心。

位极人臣的标配一般是“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意思是可以穿着鞋、配着剑上殿,也不用小跑着走路、可以不急不缓上朝,朝拜帝王时,只称呼官职,不直呼其名,这就是一般国之重臣的顶级优待。

於是乃令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史记·萧相国世家》

可是,这些优待,与“甲仗百人入殿”相比,就相形见绌了,毕竟真刀真枪的上百甲士,完全可以威胁到殿上群臣、甚至是皇帝的安危,别说普通重臣,就连一般的权臣都不敢这么做,毕竟太不给皇帝面子,相当于撕下了遮羞布。

诸葛亮真的会这么做吗?

我个人是不信的,虽然当时诸葛亮集蜀汉大权于一身,国内外也有很多想至其于死地的人,比如后来的费祎就是被刺杀而死。

但是,他这么做其实根本没必要,因为整个蜀国都在诸葛亮的掌控之中,包括京城的所有兵权,甚至皇宫守卫。

有这些人在,他能随时随地调集整个蜀国的兵力,真的需要这个特权吗?

这个特权,说实在的,对诸葛亮来说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充其量也就相当于一个超规模的仪仗队,华而不实。

因此,正史上没有正面记载此事,我觉得以诸葛亮的谨慎性格,根本不太可能行事如此招摇,不符合他的行事作风。

诸葛亮是权臣吗?

如果说,权臣只是掌握了国家权力,架空了皇帝的中性词,诸葛亮必然是一个权臣;如果说权臣是有改朝换代之心,想替代皇帝而自己或者自己的后人登上皇位的话,诸葛亮算不上一个权臣,至少在他死前他都无心改朝换代。

公元223年,17岁的刘禅继位,诸葛亮死于234年,刘禅已经28岁,整整11年,蜀汉朝政一直牢牢掌控在诸葛亮一人手中。

此时的蜀国可以不知道皇帝是谁,但是无人不知道丞相是谁!

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三国志·诸葛亮传》

董卓废少帝而立献帝,都以“伊霍之事”来做例子,因为伊尹、霍光都曾经以托孤重臣身份,做过废立天子之事,而且权倾朝野但是并未篡位,算是权臣擅行废立的楷模。

卓谋废帝,会群臣於朝堂,议曰:"大者天地,次者君臣,所以为治。今皇帝闇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欲依伊尹、霍光故事,立陈留王,何如?"——《献帝纪》

相比起来,诸葛亮权利比伊尹、霍光更大,但是连废立之事都未曾做过,与天子刘禅情同父子,更是权臣中的一股清流。

刘备对诸葛亮的防备

刘备漂泊数十年,才终于有了益州这片基业,作为开国之主,他是否想过刘禅会被架空,甚至被废呢?

当然想过!

刘备临终之前,对诸葛亮说了这么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先看第一句:“君才十倍曹丕”,这一年是公元223年,曹丕于220年篡汉称帝。

拿诸葛亮这个做臣子的与曹魏皇帝相比,首先地位不对等;

其次,曹丕是篡位的权臣,用他来跟诸葛亮相比,是不是有种指着鼻子说“你可不要学曹丕篡汉”的意思呢?

再看第二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时候的刘备可不止刘禅这么一个儿子,还有刘永和刘理。

刘禅是长子,另外两个也是庶出,自然刘禅就是“嗣子”,刘备的意思可不是诸葛亮自取皇位,而是如果觉得刘禅不成器,可以自己择优而立之。

这句话,相当于告诉诸葛亮,你只要忠于我大汉(蜀),哪怕你行权臣之事,废立天子,我也给你背书。

这两句话,无论哪句表面上看来都是对诸葛亮器重有加,实际上也是如此;但是作为皇帝的遗命,更多的则是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字字句句都在逼迫诸葛亮,都有一种“我死之后,蜀国你当家了,你怎么做都可以,哪怕做了皇帝,千万别学曹丕篡位!”

当然,刘备既然已经防备了诸葛亮,可不仅仅只是这耳提面命,他还留下了另外一个后手——李严。

因为刘禅登基之后,诸葛亮权倾朝野十几年,所以很多人都只知道诸葛亮是刘备的托孤重臣,实际上刘备临终之前留下2位托孤重臣。

这两位也有分工,诸葛亮主要是辅政,而李严则是兵权。

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三国志·李严传》

在前期,李严手握蜀国最大的兵马大权,镇守永安,诸葛亮则在成都处理政务,也算达到了刘备的预期。

然而,几年之后,诸葛亮已经彻底掌控朝政,整个蜀汉成为他的一言堂,李严虽然手握重兵,但是不打算谋反的话,也不得不在诸葛亮的一步一步攻略下,交出兵权,自身也被废为庶人。

刘备的计划虽好,但是所托非人,或者说计划赶不上变化,诸葛亮发展太快,很快就无人能与其制衡,所以才造就了这个蜀汉无人能比的丞相。

刘禅对诸葛亮的心情

从17岁登基,直到28岁,却一直只能被供奉在皇位上,刘禅心中有不满吗?

我觉得有不满是人之常情,要是没有不满那刘禅一定非人!

但是,要说有多大的怨气也未必,因为刘禅的本性是那种得过且过,没有太大野心的人。

有名的“此间乐,不思蜀”,这句话刘禅无论是出自真心,还是假意,他既然能如此笑呵呵地说出来,还让司马昭感到高兴,说明他的内心真的还是有几分这种心情的,不然想演也未必能让人满意。

另外,邓艾兵临成都,成都未必没有一战之力,更何况外面还有大军在坚守,这个时候刘禅就能开城投降,也完全可以证明他其实并没有太大的野心,也没有太大的权利欲望。

当然,权力欲不大不表示没有,如果有条件让他一言九鼎, 他当然还是很愿意的。

因此,在诸葛亮死后,刘禅就彻底废除了权力太大的丞相之位,蜀汉四相的蒋琬还能以大司马身份开府治事;第三位的费祎却是以大将军身份开府,而且有开府权没多久就死于刺杀;最后一位董允别说丞相、大司马,连大将军都没混上,只是以侍中身份守尚书令。

从蜀汉四相的过程不难看出,刘禅在一步一步削弱宰相的权利,而被削弱的权利自然是被其他大臣分摊了,比如姜维就曾担任过大将军,但是却不是宰相,如此一来,更方便于刘禅掌控蜀国朝政。

小结:人性是复杂的,刘禅身为皇帝,自然也有掌控一切的欲望,但是他的性格决定了,他并不是那种眼中只有权利的人,所以他对诸葛亮掌权也许会有一丝不满,但总得来说,于公于私,他都不反对诸葛亮掌权,所以两人并没有太大的矛盾。

诸葛亮为何不学曹操、司马懿?

诸葛亮在世期间,虽然一手遮天,但是不可否认,他与曹操、司马懿是完全不同的,从根本上他没有将蜀国变成他们诸葛家的打算,他之所以不学曹操、司马懿,原因很复杂,主要是大势不在于诸葛亮。

蜀国虽小,但是其中的派系却很复杂,简单地说,其中的势力划分为四大派系:益州本土、荆州派系、元从系、东州系,关于这几个派系的划分我们今天就不讲了。

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刘备能以开国之主的身份团结这么多派系,有他自身的魅力在,也是他的能力。

比如东州系,主要是跟随刘焉来益州的东州人,却也能在刘备麾下占据重要位置,主要是马超、法正、孟达等人对刘备影响很大,都是阴差阳错聚集到一起。

刘备的儿子刘禅继承皇位,这些派系在古代忠君思想的影响下,自然而然忠于刘禅,可是如果诸葛亮要废了刘禅,那可就没这么简单。

哪怕这些人不跟着诸葛亮对着干,只要离开蜀国,投靠此时占据天下三分之二的魏国,岂不是更有前途?

诸葛亮本身是靠着丞相的身份来掌控朝政,没有这个身份,也许荆州系会有一些人因为姻亲关系跟着他干,但是其他人根本不会投靠一无所有的诸葛亮。

诸葛亮不仅缺乏自己的嫡系,还缺乏不世之功。

前面提到东晋大司马桓温,原本也是权倾朝野,为了更进一步,三次兴兵北伐,可惜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无奈之下,只能靠擅行废立来震慑朝野。

可见,身为权臣,没有拿得出手的功绩也很难服众。一个原因是无法让人信服;另一个原因是没有功勋意味着跟着自己干的人无法升迁,也就无法替自己坐镇重要位置。

诸葛亮北伐若是成功,也许有成为曹操、司马懿的可能,但是他数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从根本上他是无法篡位的。

另外,诸葛亮与刘禅之间感情深厚,也许是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在感情上,诸葛亮是真的将刘禅当做儿子对待的。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诸葛亮的《出师表》中,我们看到的除了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外,还有他对刘禅的字字叮嘱。

事无巨细,很多方面他都考虑得很周到,最重要的是,他的用词都是应该如何,要怎么做,让我们想到了什么?

犹如老父亲临走之时的叮嘱,没有臣子对皇帝应有的敬意,没有那种隔阂,没有那种敷衍,可见诸葛亮对刘禅的感情是真实的。

事实上也很容易理解,人非草木,哪怕是那些千古帝王,也是有感情的,刘禅出生的时候,正是诸葛亮刚跟随刘备不久,从小看着他长大,还未成人,刘备驾崩,刘禅也是倚靠诸葛亮才能顺利稳定局势。

因此,诸葛亮对蜀国是忠心的,并没有篡位的可能性。至于如果北伐成功,消灭吴、魏之后会不会有,那就没有探索的必要了。

诸葛亮既无篡位之心,为何不肯还政于刘禅?

1.刘禅能力不足

刘禅坐在皇位上数十年,君权越来越集中,哪怕是在蜀国灭亡之后,也能活得好好的,他的能力还是有的。

但是也仅此而已了,守成之君足以,开拓进取太过为难他了!

这一点,不仅诸葛亮看的很清楚,连他老爹刘备也明白,所以才有了对诸葛亮的那句话“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毕竟,刘备死的时候,刘禅已经17岁了,要是能力足够,刘备根本不需要这么费心费力让诸葛亮来尽心辅佐。

无论是话里,还是话外,都表明刘备对刘禅的能力是持怀疑态度的,或者说不满意的。

而此时天下并未统一,蜀国更是三国中最弱小的一个,如果困守下去,总有一天会被其他两国灭掉,这也是诸葛亮要北伐的根本原因。

既然只有对外开战才有一线生机,那么刘禅的能力又不足以开拓进取,只能诸葛亮自己来了。

2.拳头要握紧

诸葛亮在北伐之前,另一个辅政大臣李严一直镇守永安,两人其实相安无事的。

可是诸葛亮决定北伐之后,马上让李严带着兵马前来镇守汉中,对李严来说,无疑是要夺取他的兵权,让他从仅次于诸葛亮的辅政大臣,沦落到一般的武将,于是两人有了矛盾,直到后来他被诸葛亮一撸到底。

诸葛亮为何非要跟李严过不去呢?

难道是为了贪权,吃相才这么难看?

并不是如此,只是蜀国国力弱小,诸葛亮想要为蜀国争取一线生机,想要北伐成功,必须要集中蜀国所有的力量,包括李严手中的军队。

小孩都懂的道理,握紧的拳头才有力,如果诸葛亮此时不能彻底掌控蜀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根本不足以支撑他多次北伐。

刘禅也是如此,如果让刘禅彻底掌控权利,诸葛亮只是行丞相的职责,势必会造成蜀国国力的消耗,不利于北伐。

3.诸葛亮也是有私心的

再兴汉室是刘备一生的野望,但绝对不是刘禅的,刘禅是一个很知足的人,并没有去实现统一的理想。

而诸葛亮是刘备的知己,无论是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还是为了完成功盖千秋的伟业,他都将毕生精力致力于再兴汉室。

如果还政于刘禅,诸葛亮依旧能当他权倾朝野的丞相,也许没有这么操劳,还能多活几年,但是他想要的光复大汉,想必更加遥遥无期。

完成统一大业,对诸葛亮来说,是公,也是私,为了这个理想,诸葛亮不惜一切,哪怕是走上权臣之路,他也在所不惜!

相关推荐

​回顾历史上的10月13日

​回顾历史上的10月13日

137

回顾历史上的10月13日 今天是2022年10月13日,农历九月十八,壬寅年 庚戌月 乙亥日 宜理发,忌搬新房 走进历史与今天 节日风俗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 每年10月13日,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建...

​我国历史上十个朝代的十位妖姬

​我国历史上十个朝代的十位妖姬

169

我国历史上十个朝代的十位妖姬 1、夏朝 妺(mò)喜(生卒年不详):夏朝末代君主夏桀的元妃,今山东蒙阴县境内人,据传有三大癖好:一是笑看人们在规模大到可以划船的酒池里饮...

​香港的历史资料

​香港的历史资料

158

香港的历史资料 1、先秦时期 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境地就已经出现了早期古人,即马坝人。考古学界近年来研究发现,出土的大量文物表明,岭南地区在秦朝之前已经存在过灿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