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道诸葛亮真是隐居南阳吗?他不过是在学姜太公钓鱼
大家都晓得诸葛亮隐居南阳的故事。唐代大文学家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诸葛亮的草庐,无论多么简陋,因为他是诸葛亮住的,也便不再简陋。
为什么这么说呢?只因诸葛亮虽然隐居南阳,却心忧天下,常以管仲、乐毅自命,自以为有安天下之才。如果你现在这么介绍你自己,估计大多数人会不屑一顾。其实诸葛亮当年这么自命,也有很多人不屑。只有他的几个好朋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这徐庶就是著名的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主人公。据《三国演义》,他和诸葛亮应该是拜在同一个老师司马徽门下学艺。但他自以为远不如诸葛亮,而且是心悦诚服,所以到处为诸葛亮做推广,打广告。
那么,我们就有一个疑问了。诸葛亮既然以隐士自居,为什么又名声远扬呢?如果他真是隐士,该默默无闻才是。可是江湖上到处流传着一个传说,卧龙先生才是绝顶的高手,他一出手,风云为之变色,乾坤为之扭转。
于是,这个传说就传到了刘皇叔耳中。刘皇叔是一心要恢复汉室的,苦于一直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虽然随身带了两员万人敌大将,却东奔西走,好不狼狈。再加上没有人出谋划策,虽然想创业,却不知钱该投向何方,不知哪个产业是朝阳产业。一听说诸葛亮能安天下,立马带了关羽、张飞两个兄弟前去拜访。
刘皇叔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是历史上的美谈。刘皇叔求贤若渴,诸葛亮本要一意隐居,耐不住刘皇叔如此诚心诚意,终于被感动,于是从此跟随刘备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这里就有个疑问了,诸葛亮真的是个隐士吗?
我们且来看看他的生活。他日常与水镜先生司马徽时相往来。这司马徽也是著名隐士,而且同样对天下大事了如指掌。诸葛亮的名声最初就是他宣传出来的。
诸葛亮还有几个同学,便是徐庶、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其他几位才能如何不太清楚,徐庶也是个谋士,先是投了刘备,后来因为母亲被曹操赚去写信让徐庶去投曹操,徐庶去了才知道去骗局,从此徐庶终生不为曹操出一个点子。诸葛亮的这些同学也是逢人就宣传诸葛亮。于是,一来二去,江湖中就有了卧龙先生的大名。
当隐士当成名人,这其实是古代社会出名的一个捷径。而且,这些隐士大都自命清高,皇帝每次征召,封官,都坚辞不受,于是名气就越来越大,忽然又一天,觉得皇帝这么看得起自己,总得给个面子,于是就出山了。由于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名人,皇帝绝不好意思封太小的官。于是,隐士出山,往往能做上大官。
诸葛亮应该也很懂得这个套路。
当时天下大乱,各路豪杰都需要人才,谋士找工作更是毫不发愁。刘备三顾茅庐,第一次只见到他的同学崔州平,夸了卧龙一番,让刘备更加渴望一见。第二次见到的还是诸葛亮的同学石广元、孟公威,他们又鼓吹一番诸葛亮。刘备更加抑制不住对诸葛亮的好奇。到了卧龙岗,见到的却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卧龙先生又外出云游去了。失望而归,回程的时候见到诸葛亮的老岳父,吟一首《梁父吟》,让皇叔很是佩服,却正是诸葛亮的作品。
第三次,好不容易碰上诸葛亮在家,童子却告诉皇叔,卧龙先生正在睡觉,不宜打扰。张飞气得要进去把诸葛亮揪出来,刘皇叔却说使不得,我们千万不可意气用事。看来,刘皇叔确实是把此后的希望的都寄托在诸葛先生身上了。
好不容易等诸葛先生醒了,二人一谈之下,刘备豁然开朗。于是,三分天下的大计就此定下。三顾茅庐,终于让刘皇叔定下了发展方向,而且卧龙先生也答应出山相助。
这一年,诸葛亮二十七岁。
你想想,有几人在找工作的时候有这么牛?
大家都知道,老板们录用人才一般要看工作经验。诸葛亮一直隐居,哪里有什么工作经验?可是,他有一个特长,便是口才好,拥有三寸不烂之舌,忽悠得刘皇叔对他心服口服。
后来,诸葛亮就做了刘备的军师。
再后来,就做了丞相。
于是,很多人这才明白,诸葛亮隐居,不过是姜太公钓鱼。
所以,年轻人,如果你一时找不到工作,又还有几分才能,就找个山水好游人多的地方租个草庐住下来当隐士吧。但要记住,要多交朋友,让他们在朋友圈大力发你的帖子,说不定哪天就有大老板上门找你洽谈合作事宜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