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斋”、养老创新、时间银行
雨花斋
雨花斋的介绍写了不少,宣传“公益”也算是公益行动的一部分:
坛子:【义工活动邀请】“雨花斋”素食免费餐厅
坛子:社会公益--素食互助餐厅“雨花斋”
2019年1月13日,腊八,雨花斋的活动很丰富,上午准备免费的午餐,下午有祭祖等儒家文化的宣传活动。 下图是当天施的腊八粥:
养老问题
养老产业,我算外行,但我挺关注的,也认真考虑过父母及自己的养老问题。
这次去雨花斋,天特别冷,据店长说:来的人没有去年多。
我的感觉也是没有平日的多;另外发现来的人几乎全是老人,如果和平日比,可能是99% VS 95%的区别。
店长说:这么冷的天,老人们还是坚持来,这是我们的压力和动力。
在这个地方,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什么是“养老问题”。
老龄化社会、银发经济、医保穿底等诸多的"关键词",也许是“雨花斋”兴起的诸多原因之一吧。
养老行业
在义工培训答疑时,有义工问:浦东有没有分店?
店长答:计划在浦东xx社区开一家分店,模式和以往有点不同:
1、店面会更小,深入到社区当中。这样能节约铺面租金、降低运营成本和资金压力等等;
2、店名不再以“雨花斋”为名,而冠以“xx社区食堂”。
这段话,让我想起了之前写的一篇文章:坛子:社区养老 & 免费餐厅
社区养老“小饭桌”(图)news.163.com/13/1227/14/9H40UICV00014Q4P.html
2013年以来,山东省青岛市积极推进老年人综合服务建设,对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惠民项目继续加大财政投入,新建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不仅具备生活护理、家政上门、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功能,还能为孤寡、独居、空巢老年人提供自助餐、配餐服务,每餐仅按个人收入情况收取6~10元的用餐成本(80岁以上的高龄和特困老人免费),并对出门不方便的老人由社区志愿者免费送饭到家,此举受到老年人及其家属的欢迎。目前,青岛全市已建成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451个,超过18000名老人受惠。摄影/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社区为老年人搭起“小饭桌”(图)news.163.com/12/0409/03/7UKADK9O00014AED.html
2012年以来,每位老人都有一张绿色的“老年人就餐卡”,上面有个人信息,还有社区和餐馆的联系电话。“老人们可以凭卡在任意时间到店里就餐,菜品可自由选择,能享受8.5折优惠,快餐店还提供免费送餐业务。”社区负责人说,社区首批发放了26张优惠卡,只要年满65周岁的居民都可以申请办理,持有优惠卡的老人们除了可以在餐馆里就餐外,如果遇到其他困难,可以拨打社区电话,工作人员将及时解决。下一步,社区将整合资源,让更多餐馆参与“老年人小饭桌”,让辖区老年人吃到满意、卫生、营养的饭菜。
公益+政策+商业=???
这个公式中的问号(?),代表着我们努力的方向,和可能成功的商业模式,加油!
医改政策
我之所以强调讲政策,是因为自工作以来,一直被领导讲各种政策,身边的同行也是以“政策”为话茬,犹如英国人见面会聊“天气”,北京人见面会问“吃了么”。
前段时间,微信群的医药行业的朋友都会聊些关于“4+7”的小道消息。
这段时间,互联网医疗的朋友也开始就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
就不说连房产行业,从2018年头到年底,大V、小V都在讲政策。
今天讲政策,是因为这次去雨花斋看到一个有趣的场景:
一位老人走到雨花长老的画像面前,拿起放在“香炉”中的小国旗,以此当香,拜了三拜。
再结合店长所说,新开的社区食堂不再以“雨花斋”为名,你有什么启发吗?
想到我的一篇旧文,自认不错的观点如下:
先说论点: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的最大价值在于:B2B2C模式在政策上的合法合规,商业上的利益均沾。
坛子: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之我见(上)
我能这么说,这是雨花斋在政策上的合法合规,模式上的利益均沾吗?
时间银行
讲完政策,还得讲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落地,不然就是“耍流氓”了。
我关于养老和医疗的创新,有一个方向or关键词,就是“公益慈善”。
比如之前写的这篇:
坛子:儿童用药安全:保护不良反应受害人群
我写的只是概念,落地很难。
前几天看到这则新闻:
中国平安三村晖APP升级为三村晖“时间银行”
所谓“时间银行”,是指用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来量化志愿者的付出,并借鉴银行的“当下储存、未来支取”的存兑模式,来实现志愿者群体互利共赢的公益新形态。志愿者们在三村晖平台上完成公益任务,即可获得对应的“时间币”,当志愿者个人需要求助时,便可通过兑换个人账户中的“时间币”来获得他人提供的志愿服务。去年12月20 日,中国平安旗下平安医保科技在青岛正式启用了全国首家以电子社保卡为载体的“时间银行”,为志愿服务搭建“时间交换”平台。
这个时间银行模式,如果应用到养老领域上,就是“代际养老”的中国版,期待!
当然,我更期待平安医保科技的年终奖能多发一点~
编辑于 2019-01-16 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