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怪谈:弟弟科考失利,母亲打的却是哥哥

唐朝怪谈:弟弟科考失利,母亲打的却是哥哥

科举考试,是古代朝廷选拔官吏的全国性考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乡试、中央的省试与殿试。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中央省试为“省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隋朝大业元年,科举制横空出世,并成为了寒门学子功成名就、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之一。

科举制在古代中国延续了1300年,直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暨1905年,才被废止。

自科举制推行以后,通过科举取得功名走上仕途的学子不胜枚举,在科举考试中不幸失利的书生士子也不计其数。

这不免萌生出了许多关于科举和应试考生们的故事。其中不乏奇闻怪谈,在茶余饭后被百姓们津津乐道。

有一个怪谈被后人啧啧称奇。在这个故事中,考不上举人的是弟弟,但考试失利后母亲却揍哥哥,这是为什么呢?

01、弟弟落榜哥哥挨打

唐宪宗年间,有一个大官名叫李景让,李景让家里有两个弟弟,二弟叫李景温,三弟叫李景庄。

李景让和他的二弟李景温从小颇有才华又刻苦读书,因此,两人先后顺利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

但是,李景让的三弟李景庄,却经常考试失利,李景庄尝试了多次,也没能考上进士。

但李景庄却十分执着,每三年一次的科考他都要参加,一直从唐宪宗时期考到了唐宣宗时期还是没考上。

李景让的母亲郑氏对小儿子的未来忧心忡忡,她尝试说服年过半百、已当上权臣的大儿子李景让。

希望李景让能帮弟弟一把,为弟弟疏通关系,让李景庄也能考取功名,入朝为官。

一向孝顺的李景让拒绝了母亲的要求,他说,朝廷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就是出于选贤举能的考量,如果通过走后门破坏了规矩、违背了举办考试的初衷。

不仅让科举考试本身失去了公道,还让无能之辈混入了国家治理的队伍,这样做坚决不行。

母亲郑氏不是个不讲道理之人,她知道李景让言之在理,也就没有继续步步紧逼。但是,当小儿子李景庄在科举考试中再次名落孙山之时,又难免感到生气。

不仅气小儿子不争气,也气大儿子没有做到兄友弟恭,因此,一腔怒火无处发泄的郑氏对着不肯帮助自己亲弟弟的李景让一顿教训。

这就演变成了弟弟考试落榜,哥哥挨揍的情况。

渐渐地,李景让家里的“怪事”被流传开来,满朝文武都知道了李景让挨打的原因。

在李景庄多次落榜后,宰相终于看不下去了,他对负责科考的官员说,这一年就把李景庄录取了吧,要不然他的大哥又要挨打了。

于是,经过一番波折,李景庄终于在宰相的帮助下考中了进士,李景让挨打的日子也终于结束了。

02、打儿子也是在救儿子

其实,李景让的母亲郑氏是一个聪明且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的妇人。

李景让小的时候,曾经下过一场大雨。这场大雨冲塌了李家后院的院墙,露出了一个装满了钱财的大坑。

李景让兄弟三人十分高兴,正准备把钱拿出来花,却被母亲郑氏阻止了。郑氏告诉儿子,不劳而获会招致灾殃,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学有所成,走上正途。

因此,在郑氏的坚持下,李景让和弟弟们将被大雨冲出来的钱重新埋在了原来的地方,并在上方修筑了新的院墙。

郑氏督导儿子们钻研学业的同时,也告诉他们入朝为官一定要清正廉洁,绝不徇私枉法。

在李景让上任浙西观察使的时候,遇到一名私自谈论造反的将领,李景让下令要军法处置这名将领。

但李景让也没有想到的是,执行军法的人下手太重,竟然将顶嘴的将领活活打死了。

士兵们看到队中枉死了战友,愤愤不平,他们组织闹事,嚷嚷着要向李景让讨个说法。

郑氏听说此事急中生智,她在士兵们对李景让下手之前赶到了朝堂,当众以母亲的身份斥责了李景让。

郑氏破口大骂,说李景让辜负了天子的信任,他的所作所为让自己的母亲蒙羞,愧对正直忠烈的祖宗。

郑氏甚至亲自上手,脱掉了李景让的裤子,举着拐杖抽打李景让的屁股。

在场的人看到郑氏真的将年过半百的李景让按在地上打,也傻了眼,他们只能放弃闹事,上前拉开了这对母子,并劝说郑氏放过李景让。

原本闹得沸沸扬扬的事件就这样被郑氏化解了,李景让没有受到其他惩罚,继续当他的大官。

所以,郑氏通过打哥哥的方式让弟弟考取功名,也许并不只是为了泄愤,而是有她自己的考量。

最后,郑氏也确实得偿所愿,在保住大儿子名声的同时,让小儿子考取了功名。

03、母亲教导有方李景让三兄弟功成名就

郑氏的三个儿子在她的谆谆教导下,长大后都十分有出息,且为人正直。

李景让的官职一路从御史大夫做到了西川节度使,最后官至太子少保、分司东都。李景让死后,还被追封了太子太保,赐予谥号“孝”。

不经仕途平步青云李景让还颇有文学造诣,他是唐朝中期的书法家。

据《新唐书·李景让传》记载,李景让的行书足以和古代的书法家媲美,受到许多人的追捧和收藏。

李景让的一首诗《寄华州周侍郎立秋日奉诏祭岳诗》两篇文章《望春宫赋》《南渎大江广源公庙记》和一联残句被收录进了《全唐诗》,为后人所传颂。

后人对李景让的人品赞誉有加,称道他清醒寡欲、廉洁奉公。

最后李景让终老于老家洛阳,在李景让72岁高龄去世的时候,他的家里没有因为当了一辈子官积攒下财物。

李景让的二弟李景温也是一名以美政闻名的官员,曾经当过谏议大夫、福建观察使、华州刺史和尚书右丞。

李景让好不容易考上进士的三弟李景庄也当上了刑部侍郎。

04、小结

父母是孩子三观形成是第一任老师,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原生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

正因为郑氏秀外慧中、为人正直且善于教导孩子,她的儿子们才能在她的教诲中成长为刚正不阿、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相关推荐

​汉朝时期流行的早婚 唐朝时期为何多“晚婚”

​汉朝时期流行的早婚 唐朝时期为何多“晚婚”

138

汉朝时期流行的早婚 唐朝时期为何多“晚婚” 还不知道:古代的两大王朝汉唐,为何一个流行“早婚”,另一个则是“晚婚”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

​被做成烤肉的朱高煦命运为什么这么悲惨?

108

被做成烤肉的朱高煦命运为什么这么悲惨? 被做成烤肉的朱高煦命运为什么这么悲惨?从被爷爷朱元璋厌恶,再被父亲朱棣忽悠,最后被侄子弄死,他到底都经历了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

​为什么说隆庆开关这一举动给大明续命70多年?

162

为什么说隆庆开关这一举动给大明续命70多年? 众所周知明朝末期的时候早就不行了,但是隆庆开关这一举动给大明续命了70多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举动解决了一个困扰明朝最厉...

​姬延:东周末代天子,在位竟长达59年

132

姬延:东周末代天子,在位竟长达59年 东周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朝代,和西周相对应。众所周知...

​古代的酒有多少度?为何古人都是千杯不倒?

​古代的酒有多少度?为何古人都是千杯不倒?

100

古代的酒有多少度?为何古人都是千杯不倒? 在煌煌史册里,有时候常惊到后世读者的,就是古人喝酒时的“海量”。 比如单看汉代留下的画像石刻,官吏文士对饮的场面,简直比比...

​古代女子成亲为何要用红盖头 这东西有什么作用

​古代女子成亲为何要用红盖头 这东西有什么作用

147

古代女子成亲为何要用红盖头 这东西有什么作用 还不知道:古代出嫁红盖头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婚礼,是每个人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一场仪式...

​刘备要是统一天下 刘备会先对哪两个人下手

​刘备要是统一天下 刘备会先对哪两个人下手

158

刘备要是统一天下 刘备会先对哪两个人下手 刘备若统一三国会先杀哪两人?首先是此人,然后才是诸葛亮,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

​古代皇帝大赦天下真的是赦免所有人吗?

90

古代皇帝大赦天下真的是赦免所有人吗? 古代皇帝在登基的日子,有时会下一道大赦天下的命令,大赦天下的意思就是既往不咎,很多人会理解成这是皇帝在赦免全天下的犯人。实际上...

​古代妃子是如何侍寝的 期间流程到底是什么样的

​古代妃子是如何侍寝的 期间流程到底是什么样的

152

古代妃子是如何侍寝的 期间流程到底是什么样的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侍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古时候,妃子侍寝是怎样的流程? 身为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