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转账转错钱,可以怎么办?
来源: 三木 黄埔检察
微信转账功能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让大家越来越离不开了。然而这样的便捷有时也会带来一些损失。除了世界杯有乌龙球,微信转账也会有“乌龙”事件,那就是不小心手滑转错了人,对方收了钱却不还,还会删好友,拉黑,最后导致转账一方遭受财产损失。
小编在百度上搜索关键字“微信转错钱”就可以看到好多好多求助贴讲述自己转错帐他人不还的事情。
有的是转装修款,有的是转给亲戚,有的是做生意的钱,而转错的原因是要么是转错的对象和实际要接收转账款的对象的微信头像一样,或者微信名一样,或者是在准备转账的时候突然有对话框跳在了最前面,心急手快一下子就转错了。转错帐的金额也从几百到几万,甚至高达八万之多不等。
看完这些报道和求助贴,小编真是真心为这些转错钱后想要避免财产损失的朋友们着急,毕竟谁都可能有粗心大意转错钱的时候。在面对微信转账转错钱对方就是不还的情况时,作为保护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的法律,我们又能从中寻求到什么样的救济途径呢?
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收钱不还还谈不上行政责任,那下面我们就从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来看。
首先是民事责任
对方在没有任何依据的情况下,取得了错转的钱款,拒不退还,获得了这笔钱款,转款方受到了损失。这样的行为就是属于不当得利。
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规定,“因他人没有法律依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
而且,不管转款方自己出于什么样的失误导致这样的误操作,这毕竟并非是真实的意思表示,也就是说转款方并不是真的想要把这笔钱转给该对方。因此,转款方有权要求对方返还误转的钱款。
对方拒不退还的,那就可以在对方所在地的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而能够得到民事案件立案的前提之一是要有明确的被告。
根据法律的规定,原告要提供被告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等信息具体明确,足以使被告与他人相区别。
所以,当掌握到上述明确的信息时,对方收钱不还,那么就可以向法院起诉。
再来看刑事责任
刑法的一大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也就是说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如果刑法没有规定这样罪责,那么行为无论看起来多么需要受到处罚都不应该用刑法来规制。
那么上述行为能否用刑法来处罚呢?小编认为我国目前刑法并没有对上述行为有明确规定。因为上述拒不归还的行为显然不属于盗窃,并不是对方窃取财物,而是所有权人基于自己造成的错误认识而主动交付。也不符合侵占罪,因为我国规定的侵占罪是指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而上述行为并不存在代为保管的情况,也不能当然的将他人占有其他人财物的行为解释为代为保管,所以也不符合侵占罪的构成要件。
做完这些法律分析,小编觉得微信平台可以进一步完善转账的功能,比如输入对方的姓氏或者名字等,尽可能帮助客户减少误转帐的情况。而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变化,法律法规等也可以做出更新的回应,形成更好的保护机制和措施。最后还是想提醒大家在微信转账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擦亮眼睛,不要手滑,以免造成钱款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