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和来历(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深远含义)
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还有这些意义,你知道吗?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革命战争、民族解放战争和民主运动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1949年9月30日奠基,1952年8月1日开工,1958年4月22建成。建成后,人民英雄纪念碑成为全国人民对革命先烈表达缅怀之情的重要场所。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国家级的公共艺术工程,人民英雄纪念碑汇聚了郑振铎、吴作人、梁思成、刘开渠等一大批当时中国最优秀的文史专家、建筑家、艺术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耗时最长的大型艺术项目,也是凝聚了无数人智慧、心血的艺术精品。
实际上,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建造中还有很多值得铭记的过往。
从全国各地汇聚而来各式各样240多套设计方案,当年,中央及地方共17个单位组成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北京市长彭真任主任委员,郑振铎、梁思成任副主任委员。
兴建委员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确定纪念碑的整体设计方案。从1949年9月30号奠基开始,到1952年8月1号正式动工,这当中3年时间,负责建造工作的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向全国征选建造方案。到1951年时,就收到了140多件设计方案。最后统计时共收到设计方案240多件。
设计方案各有千秋,优中取优,最后才选定了现在的设计方案。
人民英雄纪念碑通高37.94米,正面(北面)碑心是一整块石材。镌刻着毛泽东同志1955年6月9号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背面碑心由七块石材构成,内容为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150字小楷字体碑文。
纪念碑基座四面刻有十块浮雕,分别是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支援前线、胜利渡江、欢迎人民解放军。
浮雕上172个人物中无一具体历史或英雄人物 雕塑创作在纪念碑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据了解,在最初设计的画面上,曾出现洪秀全、林则徐等知名人物,还包括一些当时仍然健在的领袖人物.
后来考虑到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是历史真正的主人,整个纪念碑的设计思路要突出毛主席提出的人民主题,所以把英雄人物和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去掉,将创作原则改成了“表现群体不表现个体”。
最初,由于设计匆忙,未顾及整个广场的布局,待深化设计时发现奠基位置离天安门和旗杆太近,后来经过多次修改,最终敲定放在绒线胡同东部路口。这个位置无论当时还是现在,都是非常合适的。位于中轴线偏南位置,为后来人民大会堂和革命历史博物馆的设计选址留了余地。
碑身按照中国传统设计,应该是坐北朝南。但是,主要人流都是从长安街到天安门广场。考虑到人流量,最后把纪念碑正面朝向了背面,天安门的位置。这也为以后天安门广场的扩建,和毛主席纪念堂的朝向,起了决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