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搞懂历史上的本位制度
金本位,这个词,咱们稍微了解点历史,或许大家都耳熟能详,知道是以黄金作为本位的货币制度。
而在历史上,不仅经历了金本位,还经历了更多的本位变迁,我们简单梳理下:
副本位制:
也叫金银复本位制,就是以金银两种金属充当本币位,这两种按照法定比率同时流通。
比如在咱们中国汉武帝时代,就有黄金做的麟趾金和银锡合金白金三品,同时流通。
大家看图:
在1717年的英国,立法规定一个金基尼等于21个银先令,而等量金银铸造比价是15.2:1
但由于流通和比率,无法对应现实的社会经济活动,出现了铸造纯度造假,以及比例的失衡,也就产生了那个经典的道理“劣币驱逐良币”
银本位制:
这个本位制,很好理解,就是以白银对应铜钱或者作为主要流通货币的本位制。
咱们中国古代从唐朝以后,一直实行的其实都是默许银本位制度。尤其是宋朝的银铜双行的本位制度。真正从官方明确的,是从袁世凯时期的《国币条例》,而很快的,随着民国军阀动乱,“废两改元”以及“法币改革”,银本位被彻底废除了。咱们国家也从从世界上唯一的银本位历史大国,变成了买入现代纸币本位的国家。
金本位制:
1816年英国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当时中国还是清朝嘉庆年间,鸦片战争,可以说也是银本位国家,用鸦片打开了中国这个银本位国家的战争,黄金战胜白银的战争,这背后,有西方国家对白银的贪婪,毕竟黄金的稀缺和各国禁止对黄金完全自由流通的政策,加上南美洲发现大量银矿,导致金本位的西方国家,转而更青睐用白银与黄金挂钩,然后进行国际结算。
而南美开采的枯竭,也是催动与中国进行贸易战,军事战争的一个导火索因素。
1914年一战爆发,也就是民国北洋政府三年,金本位也在经历了,“金币本位”、“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的一顿折腾后,随着这一波战争,逐步消亡了。
历史又进入到全球的本位制度建立中........
信用本位制
经历了一战二战的世界格局洗牌,国家意识的崛起,主权信用成为了国际贸易的重要结算依据,信用本位制,其实就是纸币本位制,各国都可以印制自己的主权信用货币。至此,黄金不再成为发行货币的强制准备(储备依据)。
但这个制度缺点很明显,明眼人都能感受到,首先,各国主权货币发行量是不稳定的,各国兑换比例是不稳定的,而且这么多货币,总得有强有弱,有个主要次要之分。那怎么办呢?
那就用黄金间接形成一个“固定汇率制度”吧
这才催生了1944年一个重要的法案:《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由当时最强的国家美国,来确定黄金官方价格,35美元/盎司,然后国际贸易用美元结算。说白了,就是美元和黄金挂钩,然后美元再与各国货币挂钩。这个会议,我更愿意称之为货币世界中的“带头大哥”确立会议!
美元是这次法案的最大受益者,也使得黄金大量流入美国,美元从此被叫做“美金”。
但随着美国陷入越战,滥发货币,无力再控制与黄金的固定比值,再加上遇到首次的通胀经济危机,1971年,美国就开始耍赖,美元对黄金贬值,随着1971年尼克松宣布新经济政策,美联储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至此,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名存实亡。
没了黄金束缚的美元,在滥发的道路上一路狂飙,本币价值也一路降低,随着石油危机的到来,美元发现了捆绑黄金,还不如捆绑和控制石油,这个全球都需要的大宗战略贸易,更能体现捆牢美元在国际结算中的地位。至此,中东才开启了近代的冲突争端,石油也被开始叫做了“黑金”。
到此,浮动汇率制度也就形成了,美元通过控制石油这个黑色黄金,浮动间接再与各国货币进行汇率关联,延续至今。。。。这也是通货膨胀,美元加息降息,能影响全球各国货币的根本原因。
而当今社会,美元---欧元---人民币已经开启了货币领域的三足鼎立之势。随着俄乌冲突,以及全球经济衰退的重新洗牌,以及中国一带一路的人民币国际化政策推行下,我们可以预见,这三个强者货币的此消彼长,期待在未来的某一天,人民币能够傲立群雄,成为“含金量”最高的国际结算货币,开启新的货币经济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