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为何消失了 非典怎么没了
新冠病毒自19年末被发现,时至今日已经反复了三年之久了。在这场全世界范围的超级传染病中,对每个国家每个群体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这也不禁让人想起2003年爆发的非典传染性流感病毒。
这两种病毒都是通过攻击人体的上呼吸道来传播感染,并且非典病毒同样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仅仅数月的时间就传播至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发病后的死亡率高达11%。
据相关的数据统计,仅我国在非典严重时期的感染病患就达到了4986例,死亡人数接近700例。而在这些感染死亡数据中,很多都是来自一线的抗疫救灾的医护人员,可见当时的疫情是多么的严峻。
庆幸的是非典病毒虽然来势汹汹,但短暂的爆发期后又很快销声匿迹,这才使我们大部分人幸免于难。为什么非典病毒在集中爆发后便销声匿迹,而同为冠状病毒的新冠疫情却一再反复,在今天仍具有再次爆发的危险呢?非典病毒与新冠病毒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实际上目前这个问题,在医学研究领域还没有准确的定论,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非典病毒在我国爆发的始末来分析一二。
2002年12月我国发现了最早的非典确诊病例,广东厨师黄杏初因为自身出现了疑似感冒的症状,认为自己是伤风感冒,于是便前往医院就医。然而经过了多日的治疗,黄杏初的病情不但没有任何缓和甚至开始加重,出现了持续的高烧以及神志不清等症状。面对这种特殊情况,医院方面只能采取上呼吸机配合抗菌抗病毒等药物的疗法,这才使黄杏初的病情有所好转。
然而不幸的是在治疗过程中有八位医护人员被感染,之后非典病毒便开始蔓延,由广东向华北地区扩散,伴随着蔓延的还有多起死亡病例,这时人们才意识到了非典的恐怖性。
为了找到针对非典病毒的有效疗法,首先就要清楚非典真正的宿主是什么。我国专家从首例病患黄杏初查到了果子狸,从果子狸身上最终找到了病毒真正的宿主——中华菊头蝠。
科研人员认为中华菊头蝠才是自然宿主,它将自己身上的非典病毒首先传染给果子狸,而病毒通过变异,最终具备了感染人类的能力。然而在当时并没有太多有效的治疗方式,所有人都认为和非典病毒的斗争将会是场“持久战”时,可是到了夏天病毒却自己销声匿迹了。
关于非典消失的原因,有人推测可能和以下几点有关。
首先非典作为一种单链RNA的病毒,有着遗传不稳定以及变异性高的特点,这也导致病毒对于不同宿主、不同气候环境下的传播效率并不稳定。比如非典爆发的时间点正好是冬季,空气干燥气温低且缺乏阳光,这样的外界环境下病毒活性较强,传播复制的效率也是十分快。而进入夏季后随着外界气温上升,原本适宜病毒传播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这也导致病毒自身活性变低,甚至出现退化,所以在传播的效率上也逐渐降,最终不攻自破。
另一方面非典病毒虽然致死率较高,但是在感染后短时间内就会发病,不会出现较长的潜伏期或是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这也使排查隔离工作相对简单了一些,只需要及时隔离病患以及短期接触过病患的人群即可,从而控制传播链继续扩展。
新冠病毒与非典虽然同样都为冠状病毒且发病后症状相似,但是二者还是存在着区别的。从病毒源头来说,非典病毒的病毒源头是明确且单一的,而新冠病毒的源头时至今日依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因为在我国武汉大面积爆发新冠病毒之前,就有过欧洲国家感染的个例,只不过由于没有大面积爆发,被当做重感冒忽视掉了。
并且病毒自身也存在着差异,非典病毒致死率相对更高,但是病毒在传播过程中的活性受环境影响较大。新冠病毒在传播范围上更广,人体被感染后存在着较长的潜伏期,并且还存在着许多变异体,如“奥密克戎”与“德尔塔”这类感染性更强的变异体。这也使疫苗研发的速度很难赶上病毒的变异速度,这也加剧了消灭新冠病毒的难度,所以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还在与新冠病毒抗争。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已经有许多国家在新冠疫情不断的打击下,相继放弃防疫政策选择了“躺平”。但是我国政府为了保证公民的生命安全,仍然坚持着“动态清零”的政策与新冠病毒抗争。作为中国的一份子,我们也应当即使相应国家号召,积极在工作学习之余坚持锻炼提高自身免疫,相信在各方努力下,我国终会迎来“清零”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