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女儿吴卓林公开出柜,孩子的性别认知应该怎样引导?
2018年11月26日,19岁的“小龙女”吴卓林在个人社交平台晒出与31岁的网红女友Andi的结婚证书,宣布二人的结婚喜讯。
照片中,吴卓林和女友身穿白色情侣装,深情拥吻的对视,女友秀出了手上戒指抢镜头。
坦白说,看到这样的画面,我们的内心还是五味杂陈。虽然时代在进步,也越来越具有包容性,社会也逐渐接受同性恋的存在,并力所能及给予关爱,但如果这样的事实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话,我相信绝大多数的父母还是很难一下子接受这样的现实吧。
平时我们见多了明星的例子但樱桃姐姐在一次聚会上听到一位母亲讲述自己的儿子,高中开始就去英国上学,一直大学整整6年都拒绝回家。有一次夫妻俩实在太想儿子了,直接就买了飞机票飞到英国,落地机场电话孩子,说如果你不来见我们,我们就立即回家。
千山万水的为了相见,儿子终于来到了机场,并带去了他的同性对象,那位母亲说她当时就懵了,完全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虽然事已至此,一切为了儿子的幸福,可是夫妻俩心里的疙瘩一直都无法释怀......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答:中国同性恋人数,最新数字是多少?
我吃惊地看完:
洛杉矶大学法律学院威廉斯研究所性倾向法例与公共政策智囊团估计,约900万美国人(3.8%)为同性恋、双性恋或跨性别人士(2011)。
根据李银河教授论证出的比例推算,约有3900万-5200万;根据我国卫生部的调查研究,15~49岁男同占男性人群2%~4%,约有500万-1000万男同。
班里30个男生,五个……我知道的
每一个妈妈看到这种话题都会内心稍稍颤抖,因为不管明星是什么样的,我们总希望自己的儿子勇敢、坚强、有责任感,希望自己的女儿温柔、漂亮、不粗鲁豪放,孩子可以成绩不好,可以有各种缺点毛病,但是性别认同出错是我们最无法承受的一项。
一个人把自己看作是男性还是女性,心理学上称之为性别角色,大约到3岁时,孩子的性别角色已经形成。
如果小男孩把自己看作是一个与周围女孩一样的人,在打扮、表情、举止上努力模仿女性,成为女性化男孩;如果小女孩把自己看作是一个与周围男孩一样的人,在打扮、表情、举止上努力模仿男性,成为男性化女孩,那么他们发生了性别错位,也称为性角色畸形。
孩子性别错位,到底是哪里出了错?
爸妈性别“偏好”的不良影响
不可否认,在中国很多家庭依然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如果家里生了女儿,总是当做男孩来培养,把女儿当做家里的顶梁柱,男孩打扮,男孩做派;也有家庭生二胎想要女儿,生了儿子。想要满足自己爱女儿的愿望,就把孩子往女孩子的方向打扮,让儿子越来越可爱、细腻。
阿米尔汗主演的《摔跤吧!爸爸》中爸爸一直想要生儿子继承自己的摔跤梦想,没办法生了三个女儿,就让女儿剪短发、穿短裤、艰苦训练,把女儿都培养成了男孩子样。
缺乏应有的父母“性别角色”榜样
生活中,很多男孩没有男孩样,都是因为家庭中父亲男性角色的缺失。男孩在妈妈、姥姥、奶奶的包围中长大,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接触过男性角色的力量,他不懂得男性应该怎样行为处事,柔软、琐碎的环境让他无法进行自我的性别认知。
高中时候有一个男同学,长得瘦高白净,戴着金丝边眼镜,说话细声细语,还会不经意间翘起兰花指。听说他就是成长在一个“女性化”的环境中,他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家里有四个姐姐,他是家里的独子,从小被宠爱关怀,和姐姐们玩成一片,他不知道男孩样是怎样的,不知不觉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孩子的“性教育”方式出错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性别启蒙在孩子2、3岁就应该做到,孩子应该对自己的身体和性别有基本的认知。
性教育一直是中国亲子关系中缺乏的一部分,孩子小时候对性的兴趣就和对其他任何事物的兴趣一样,向父母提出,但是很多家长羞于启齿、隐藏避讳,让孩子对性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恐惧,容易导致性别认同的困难。
如果家里有一个胆小软弱的男孩或者一个粗犷豪放的假小子,父母应该怎样去应对?想想就觉得胆战心惊的妈妈们应该怎样去预防、引导孩子?
强化孩子的性角色意识
爸妈应培养孩子从小对自己的性别进行正确的辨认。这个辨认指的是,孩子应该知道自己和异性的区别。
从基本的身体上的区别开始,男孩应该知道自己的小鸡鸡不能随便外露,女孩应该知道自己不能裸露上身,一定要穿小内裤,有自己的身体秘密。每个孩子都应该知道男生和女生不一样。
还有外在行为穿着上的,父母对男孩整体的衣服颜色不可以成为粉色、红色等女性化的颜色;男孩的玩具可以有,但要控制一些娃娃、公主等形象的玩;男孩应该尽量增加一些冒险、竞争性的户外运动,女孩应该偏重于唱歌、跳舞等文艺性的活动。
其实,这些外在的穿着、游戏、玩具等都是在给孩子无形的暗示,这种心理上的暗示对孩子的性别意识确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参与度
弗洛伊德将父亲描述为儿童眼中的保护者、教育者和自己未来理想化的形象。而且,几乎所有发展理论都认为父亲在儿童的性别角色认同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对于男孩来说,父亲是男孩生活中最重要的性别典范。如果在一个家庭里缺少父亲,男孩就没有了模仿的榜样,往往会使男孩缺乏男性应有的行为风范、处事模式,对同伴的依赖性强,处事的果断性差。
对于女孩来说,父亲是可以教给她们逻辑性的生活方式以及直观展现男性与女性有何不同的人。
萨提亚家庭治疗理论认为,如果孩子和父亲的关系足够好,女儿会更富于女性美,儿子会更有男人味。
在与父亲的互动中,父亲的男人感和保护欲,能把女儿女性部分的特质更好地引发出来。同样,儿子会迅速认同父亲作为男人的原则、责任、胸怀、胆识与气魄。
小龙女在公开的结婚誓言中提到,自己一直生长在一个没有爱的家庭,父亲成龙从来都没有参与过她的成长,小龙女走到现在这一步可能与这个环境都莫大的关系吧。
所以,父亲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生活中来,父亲不缺席,孩子不太可能会出现性别角色的认同错误。
不斥责,不拒绝,停止“刻板化”的性别行为引导
如果孩子出现一些“非正常”的举动,父母千万不要当场训斥。比如:买玩具时,儿子指定要那个公主的玩偶;买衣服时,儿子喜欢那个漂亮的小裙子;儿子还会挑选粉色、紫色等女性化的颜色。
坦然地接受,然后蹲下来问问孩子的真实想法,他是看到有小朋友玩了,还是有什么内心的情节,不要惊慌失措,在孩子还没有明确界定男孩和女孩的区别之前,这些都是他的探索,父母的反应会对孩子的性别意识建立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我们虽然说“男孩要有男孩样,女孩要有女孩样”,但就像红色不是女孩的专属,黑色不是男孩的专属,男孩也可以细腻、温暖、情感丰富,女孩也可以勇敢、果断、积极主动。
时代的发展给予了男性、女性更多的角色弹性,不要被“刻板化”的性别行为所限制,只要孩子积极、健康,偶尔的异性化行为无可厚非,而且,家长越是宽容,自由,一颗自尊自爱自觉的种子越会在爱与自由的土壤中萌芽、生长。
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健康、正常的家庭,是我们作为父母的责任,也是必须。我们无法定制孩子的成长,但我们能够影响孩子的思想、行为、价值观。
您陪我长大 我陪您变老
LOVE
我们相信,从小给孩子正确的性别引导,给孩子无条件的、宽容的爱,孩子就能够长成我们想要的那个样子。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