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思维”多可怕,底层家庭倾尽所有培养,孩子也难免会受影响
社会上很多报导“高考状元”“天才儿童”等这样的新闻,每每关注这些成绩优异的小孩,就会发现,他们有个共通的特点——他们都有非常支持自己的父母。所以,其实显而易见,一个好的家庭教育,会促进小孩的学习教育。那怎样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的教育是否会影响孩子呢?
毋庸置疑,一些家长的存在的坚不可摧的保守思想,局限了孩子的去自由的探索这个世界。尤其是一些社会底层的家长。为了脱离贫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考上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了,就能赚大钱了。”“考上大学就有出息了。”“考上大学……”对于一些较为贫困的家长而言,似乎学习成绩好能考上大学,与找到好工作之间是画上等号的。
然而,现实和理想总是背道而驰的。因为“穷”,害怕“穷”,所以要摆脱“穷”。
学生小刘是一个超级学霸,上学期间,成绩优异。虽然他出身贫苦,父母做着普普通通的工作,起早贪黑。但因为父母深知学习知识才能出头,所以就算勤勤俭俭,也要供孩子上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高考一战,小刘也发挥了稳定的水平,取得好成绩。但是在报考大学时,一家人却不知道如何做“正确的选择”。
人生总会遇到很多的选择,有的选择也许不那么重要,但有的选择,一旦错过,那便是一辈子了。家人在选择专业时,以“好找工作”为前提挑选,技术强硬、收入颇多的焊工、技工等这样的方向,强硬让小刘报考,却忽略了小刘的成绩是能报考上重点大学的。就这样,小刘错过了第一次重要的选择,上了计算机专业。
上了大学,一切就轻松了——思想陈旧的大人们总会这样误以为。然而,大学也是在学习知识的学校呀。父母却道听途说,已经成年的大学生就意味着可以工作了,便怂恿小刘开始工作。并不是让小刘在空闲时间积累一些社会经验,而是“没钱生活”了,要求着小刘自力更生,自己赚取学费生活费等一切在大学期间的所有费用。这给了学业繁忙的小刘重重一击。两头兼顾的小刘不得不做全职工作来供自己的学费,一边与导师申请假期,但是请假多了,又影响了学分。最后,小刘赚到勉强让自己生存下来的钱,取得了刚刚过及格线的分数。要知道,以前他可是班级里数一数二的成绩呀,可现在,因为父母没有支付学费,让小刘没法专心学习专业知识。这是在全职工作中挤出那一点点的时间上大学。
选择去工作而没有认真读书——又成了小刘的另一大转折点。没有巩固的知识,只是表皮。这样让小刘在出社会找工作时,又遇到了难题。面试的问题小刘要么回答不出,要么回答的不专业,只勉勉强强得到一份简单的工作。然而,小刘还是没有顺利通过实习期。电脑城零工成了小刘最后的归宿。一步错,步步错。小刘最后的选择,也是最无奈的选择了。
现如今这种信息化的时代,市场对IT人才的需求量每年超过20万人。计算机专业也是各大高校的热门专业,发展迅猛。所以当熟悉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前途是可观的。
然而小刘父母的目光短浅,并没有体会孩子的辛苦,急功近利的想让小刘赚钱,让小刘一错再错,学习与工作无法同时兼顾。父母在望子成龙的道路上,又限制着孩子的主观选择。而最根本就原因,便是父母的窄眼界一直压制着小刘。也许父母“穷怕了”,想尽快摆脱这样的生活,变得胆小或自卑,而这样的想法对小刘潜移默化,便被父母左右自己的选择而无法自行果断的做出判断。
提高自己的认知层次和思想维度,见识决定了眼界,眼界决定了未来。一环扣一环,自己才能做出最后的判断。所谓成功,不是一步登天。如果重新选择,也许小刘可能高考完就直接去工作,也许还是赚个工龄呢?也许也不会这么累了吧。还是坚持让父母继续节俭生活地攒出学费供自己上学,最后再行业内获得些许成就?到底应该怎么选择呢?这样命运也许就会被改写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