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咒语,真的有控制他人和自我的力量么?
有个科幻小说里有这样的一个桥段,主人公从监狱里逃了出来,陷害主人公的人害怕被报复,于是给自己预设了一些有趣的防御措施。
其中一个防御措施是这个人找来了催眠师给自己催眠,植入了一些只有主人公才可能会对自己说的关键词,而催眠的效果是一旦自己听到这些关键词,会在电光火石之间本能使出某些招式KO对方。
如果我们把咒语定义为念出特殊的语言会对应产生特殊的效果,那么在这里这些关键词就是咒语。
事情没那么简单,其实我们人人都会念咒语,本文来聊聊语言的凶残力量。
01你的名字
万物新生伊始,尚无名字,我们必须指指点点。而有了名字,我们才能把物体从抽象的概念中抓取出来,从混沌之中召唤出来,名字也蕴含了我们个体的力量。
比如点名,名字是把我们从人群这个混沌集合中召唤出来的唯一方法。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集中营里,囚犯往往失去了名字取而代之的是数字编码。在古代,活不下去的人把自己卖给主人变成家丁以后一般都会得到一个新的名字:旺财或者添福之类的,失去名字相当于斩断过往。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千与千寻》里,汤婆婆就是通过名字来控制那个世界里的人,千寻被剥夺了名字改名叫千,而当白龙想起自己名字时就想起了自己的过去摆脱了汤婆婆的控制。
在很多西方的神话故事中,当你遇到一个怪物时,只要你能认出这个怪兽,并且喊出它的名字,那么这个怪物的力量就会大大的减弱。这其实是个隐喻,好比人遇到了困境,喊出名字意味着我们能认清问题的本身,那么这种困境也就变得没有那么可怕。
名字这种符咒的力量强大到不可思议。
02融入与隔绝
说个故事,当年日本的品牌"佳能"在进入英美市场时遇到了一点意想不到的阻力,这个牌子最初的名字是日文的"观音",像我们汉语拼音一样,很复杂。外国人一看,首先就会想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佳能即使质量OK但是市场的销量却迟迟打不开。后来公司就找了一个词"cannon",这属于英文中比较高级的词汇(加农炮),就很容易闯过了外国人意识中的"海关"。
你看,名字在解码我们意识防线时有着神奇的作用。但是反过来,名字有时候是用来巩固这道防线的。
什么意思呢?再说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学的物理,其实可以叫大自然的奥秘;我们学的化学,其实可以叫炼金术,可是为什么要改名叫这么高大上的什么理,什么学呢?这种名字就是为了让你一看就知道它很复杂很高深,普通人还是不要来学了吧。
图为牛顿的炼金手稿
在这里,语言就起了隔绝的作用。
同理啊,古代的文言文实际上是士大夫才用的一套说辞,老百姓可是用白话文的啊,就是为了把读书人和普通人隔绝开来。再比如一些国家占领了殖民地以后,基本上语言教育都是要开展的,经过一代人,新的语言体系就可以把他们从旧国中隔绝出来。
03邪恶的"不"
"不"其实是个超级邪恶的字。
下面我给你演示一下,请念这句话:不要想老虎!
不好意思,我敢肯定我通过咒语在你脑子里召唤了一只老虎。
为什么"不"这个字是邪恶的呢?因为这个字眼使我们误以为它自带反向力量,而这完全错误,人脑是对不这个字没反应的。
举些例子,孩子到处乱跑,家长一着急,喊道:"不要乱跑!"不好意思,这个孩子多半是会继续乱跑的,这个字毫无用处而且只会把乱跑这个概念召唤到孩子的脑海里,正确的做法是要说:"站住"、"安静"之类的语句。
与人合作,出于某些原因告诉对方"不要多心",不好意思,这是在提醒对方真的要多心一下了。
最可恶的是渣男,跟女人说"你不要爱上我,我们不会有结果!"这种话要反着听,他在女人脑海里召唤了"爱我"和"结果"这两个东西。
除了"邪恶"的召唤力量,接下来,我要再深入一点,"不"这个词还会限制我们的选择和思考。
04限制和选择
当一个人徘徊在人生某些关键时刻,对某些选择犹豫不定时,其实某些情况下,我们是可以通过他的措辞一下子看出他的选择。
举个真实的例子,今年高考,有个35岁的公务员重回考场想要弥补当年名落孙山的遗憾。结果一不小心考了一个很高的分数,除了清华北大哪所学校都去得,于是陷入了两难抉择,是不是真的要给自己推一下去实现当年的梦想呢?。
这位仁兄在网上描述了一下自己的情况,然后问了一个问题:"到底是该继续工作还是辞职呢?"
我们来认真看下,这句话其实是"工作还是不工作"的变种,在这里,我们其实是可以一下看穿这个男人实际上已经做出了选择,那就是继续工作。因为在脑海中,工作和不工作都是在"召唤"工作,真正的问法应该是"选择工作还是学习呢"?
只有把"学习"这个选项明确的摆出来,大脑才会真正地开始思考原来还有另外一条路在那边,然后才会开始比较做出选择。
类似的,一个女人和男人感情破裂了实在过不下去了,但一想到孩子就犹豫是否要离婚。如果她思考的是问题是:这日子是过还是不过了呢?那她肯定是偏向忍一忍过的这一边,同时她也限制了自己的选择。真正的做法应该是问自己:继续过日子还是离婚过一种新的生活?
回到我们自身,如果你正面临着一个问题,不妨把你对这个问题的措辞写下来,看看你是否内心已经做出了选择?为了不限制自己,不妨把另一条路明确写出来而停止使用"不"的变种形式,这时,你才会开始真正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