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融的悲情:一手缔造了华晨,却被华晨抛弃,成为通缉犯逃亡19年
提起汽车界的大佬,不得不说说仰融。
1.
仰融是个神秘的人物,他的真实姓名是什么,如何起家的,翻遍度娘也找不到一个准确的答案。
江湖上流传最多的说法是:
仰融原名叫仰勇,祖籍安徽,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市北国镇,家中兄弟4人,二哥叫仰翱,仰翱也同样是一位神秘的人物,据说他在仰融的背后暗中唱和。
仰融初中毕业后做过厨师,后来又承包了个小商店,再后来又到江阴市外贸公司,1989年9月,这家外贸公司发行400万元的企业债券,仰融便拿着这笔现金跑到上海去炒股了,机缘巧合之下,他结识了一位大人物。
这个大人物就是中国金融学院党委书记许文通。许老先生是仰融的临县同乡,非常欣赏仰融。
90年代初,仰融在许老先生的帮助下,在香港注册了一家华博财务公司,主要业务是为人拆借资金,兼做债券和股票,由此,仰融积累了第一桶金。
2.
遭遇金杯,是仰融事业的转折点。
1987年,沈阳农机汽车工业局局长赵希友,奉命将沈阳5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组合成了金杯汽车公司,说白了就是50多家手工作坊的合体,最初的金杯,人员涣散,设备老旧,资金缺乏,简直就是无可救药。
而且当时沈阳已经有了两家汽车公司,盈利状况均良好,金杯是沈阳第三家车企。
跟我们普通家庭一样,俗话说得好:老大照书养,老二照猪养。更何况金杯这个百病缠身的小老三,无法得到政府的扶持,所有的问题都要靠自己去解决。
小老三金杯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问题,说白了,没有钱,刚刚组建起来的金杯就得破产,赵希友为了钱每天愁得不要不要的。
最后赵希友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决定采取股份制来改造机制,挽救企业。
赵希友当时准备募集一亿股,每股一块钱。
为了融到资金,60岁的赵希友亲自披挂上阵,跑到北京体改委的大院里“摆摊”卖股票,不过效果不佳,时间过去了一年多,也只卖出了一半的股票。
这时,已经在资本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仰融闻讯赶来,一举收购了金杯4600万股原始股,从而踏进了汽车行业。
至于仰融的这笔钱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没人知道。
3.
入驻金杯后,仰融就开始对金杯进行资本运作。
相比牟其中的简单粗暴,和唐万新的果断大胆,仰融才是真正资本运作的大佬。
下面就是他的一系列操作:
1991年,仰融与海南华银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和金杯汽车合资成立了金杯客车,其中金杯汽车占股60%,仰融的华博占股25%,华银占股15%。
第二年,华银又把手上的股份都转给了华博。
紧接着,他又在素有免税天堂的太平洋小岛百慕大设立了一个壳公司——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该公司由华博100%控股,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40%的股份也被全部注入这家公司。
之后,又通过换股,将华晨对金杯客车的控股比例扩大到51%,成为控股方。
仰融的目标是让华晨赴美上市,把五星红旗插到华尔街去。
但当时在美上市的条件就是不能私人控股,也就是说,仰融想要赴美上市,就必须放弃自己手中的股份。
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但却难不倒资本大佬仰融。
他拉来中国金融学院,中国人民银行教育司,海南华银同自己的华博,四家机构一起在上海组建了一家非盈利机构—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其中中国人民银行教育司通过“事业创收”出资10万元,华晨则出资100万元,随后,华晨的资产以划入的方式全部注入了基金会。通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上市的条件成熟了,而华晨的实际控制权还在仰融手里。
4.
1992年7月,金杯汽车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0月,以金杯客车为主要资产的华晨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第一股”在华尔街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融资7200万美元。
当时的金杯是怎样的一家公司啊!老旧的厂房,厕所是漏风的,主要生产的海狮客车每年只能卖出2000辆,99%的零部件都是从日本进口,工资回笼的资金还不够买零部件,简直连个像样的手工作坊都不如。
可在仰融的运作下,沈阳金杯的上市文件竟通过了美国的证券监管机构的审查。
华晨的上市让仰融一战成名。
资金到位了,仰融就将资金大力投入汽车研发,他把全公司最优秀的研发人员都集中起来,针对当时销售势头正猛的长春一汽的“解放”牌面包车,开发了一款低成本的海狮新车型。
在这期间发生了一件外界看来很有趣的事情。
仰融曾经去长春拜访过一汽董事长耿昭杰,耿昭杰态度很傲慢,仰融很不忿。
海狮新车型设计出来后,仰融又拿着图纸找到耿昭杰,对他说:这是我开发出来的新车型,我这个车一卖,你的小解放肯定就不行了,但是我开发这个车呢,也肯定要亏本。我一个月生产500台,一年打个折就是5000台,你每台车给我10000块,总共5000万,我把这个型号的许可证卖给你。这个情况,我现在通报给你,如果你不同意,我就按照我的方式干了。
耿昭杰觉得仰融肯定是疯了,所以根本没理会他。
没想到,新海狮推出后,大受欢迎,仅一年后,小解放就由盈利转入亏损,两年后退出了市场。
5.
新海狮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后,仰融又把目光投向了家庭轿车。
当时的中国市场,原有的“红旗”牌和“上海”牌轿车都已经不复存在了,国内的汽车状况可谓“百病缠身”。
在业内领袖都束手无策的情况下,仰融提出了“要制造拥有百分百知识产权的中国轿车。所有的人都以为仰融在痴人说梦。
仰融十分推崇《孙子兵法》中的一句名言:知变则胜,守常必败。他的思路往往不同于常人。
1997年底,仰融开始筹划从德国引进技术和设备,打造一条年产10万辆轿车的生产线,并出资一亿元,与清华大学联合成立了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并且先后与宝马,通用合资,与丰田合作,控股雷诺,收购沈阳航天三菱,一些列操作,仰融称之为“五朵金花”。
“五朵金花”当中最成功的当属宝马,宝马几乎是带着华晨一步狂奔,华晨宝马为华晨带来每年约40亿元的利润。
在”五朵金花“的簇拥下,仰融研发自主产权的轿车就不再是闭门造车。此外,他还请来了意大利殿堂级设计师乔治亚罗参与设计。
2000年年底,第一代“中华”车在沈阳下线。仰融兴奋地手书一幅“中华第一车”的书法作品。他宣称:到2006年,中国汽车业滩头阵地上唯一敢向外国企业叫板的,是我华晨。
仰融绝非吹嘘,法国雷诺公司的常务副总裁杜迈考察华晨后,对仰融说:世界革命从巴黎开始,中国汽车的革命将从你身上开始时。
此外,仰融还涉足金融等行业,华晨帝国逐渐显现,市值最高达246亿,包括5家上市公司和158家关联公司,被称作“华晨迷宫”。
6.
中华牌轿车下线后,仰融发现才用的三菱发动机与车型不匹配,动力不足,而三菱方面拒绝技术更新,在此情况下,罗孚进入了仰融的视野。
罗孚是一家拥有100多年历史的老厂,近年来亏损很严重,正急切地在全球寻找买主。
当时看上罗孚项目的还有一个人,就是吉利的李书福,但罗孚认为仰融更适合。
双方的合作方式是:罗孚的所有产品都搬到中国生产,产品出口欧洲的用罗孚品牌,在中国和亚太地区生产的则用中华的品牌,罗孚帮助华晨完成发动机更新换代,并在发动机上打上“中华”的商标。
我一直觉得仰融是一个有着很深民族情怀的人,这一点在他给公司的命名上可见一斑。
经过考察,仰融决定把罗孚项目放在浙江的宁波,但当地部门却不希望仰融把罗孚项目放在外省,并且提出了“大连方案”,双方各不相让,最后终于闹僵了。
由于当初的股权设计,仰融是通过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持有华晨股份的,而这个基金会是国资背景,华晨在所有权上属于国有资产,而仰融不过是个经营者而已。
于是乎,仰融被出局了,2002年6月,华晨中国宣布解除仰融的董事会主席和行政总裁的职务,理由是:不恰当地作出与基金会的业务方针相违背的业务决策,并因而不能顾及本公司股东的集体利益。同时省公安厅发布公告,仰融因为涉嫌经济犯罪被辽宁省检察院批捕,而此时的仰融,早已经逃到了美国,罗孚项目也就此终止,为了终止合同,华晨赔了两亿多人民币。
记得以前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仰融说的一句话,他说:我就是英雄,世间哪有我这样的英雄?
英雄也罢,奸雄也好,是非功过,谁能说得清呢?江山代有才人出,无愧我心便好。
仰融的名字会永远被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