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故事」“桥都”之鹅公岩大桥
编者按: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大党风华正茂。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奋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建党百年辉煌路,启航时代新征程。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重庆地方志开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栏《“四史”故事》,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自1966年牛角沱嘉陵江大桥建成通车以来,重庆桥梁创了多个世界第一。2005年茅以升桥梁委员会认定:重庆是中国唯一的“桥都”。作为城市的“名片”,一座座跨江大桥,不仅改变了交通出行,还加速了周边区域经济发展。这其中就有重庆境内第8座长江大桥——鹅公岩大桥。
鹅公岩大桥,是主城区首座双斜拉悬索桥。它是连接九龙坡区与南岸区的过江通道,为门型双塔柱悬索桥,是重庆市主城区东西方向快速干道的组成部分。于1997年12月27日开工,2000年12月27日建成通车。
鹅公岩大桥工程从成渝高速公路的终点陈家坪起,经大公馆、谢家湾、过鹅公岩大桥后至南岸区四公里与海峡路相连。正桥西起于九龙坡区鹅公岩立交,东止于南岸区赵家坝立交,全长1.42千米。桥面布置为双向8车道,设计最高速度为80千米/小时。该桥先后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上海市、建设部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
建造沿革
1997年12月27日,鹅公岩大桥开工建设。
1999年10月底,鹅公岩大桥开始架设大缆索股。
2000年3月初,大桥开始吊装钢箱梁,8月初吊装完成。同年12月27日,鹅公岩大桥竣工通车。大桥悬索漆朱红色,被市民誉为“主城区最美大桥”。
2012年3月30日,鹅公岩大桥悬索进行了着色修复。
2013年8月,鹅公岩大桥启动拓宽改造和桥面大修工程:取消人行道,把桥面的双向6车道拓宽改造为双向8车道,行人的过江通道功能转移至鹅公岩轨道大桥上。同年12月,工程完工。
票价票制
2002年7月1日,重庆市颁布《重庆市主城区路桥通行费征收管理办法》,开始实行路桥通行年费、次费制度,主城区的路、桥、隧纳入路桥通行年费、次费范围,取消了一桥一站式停车收费。在重庆主城区注册登记的机动车或机动车所有人的住所地在主城区的机动车,均须按照规定一次性缴纳路桥通行年费。
2017年11月2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通告称,自2018年1月1日零时起,取消征收主城区路桥通行费,鹅公岩大桥包括其中。
建筑设计
大桥总投资概算为14.1亿元人民币,全长7.27千米,其中正桥长1.42千米,主桥长1.022千米,主跨0.6千米。桥型为门型双塔柱悬索桥,主塔高163.9米。高耸的门型双塔成为重庆市的又一景观。桥面最初设计为城市快速路双向6车道及双线轨道,宽35.5米,设计行车速度为80千米/小时,日通行能力7.2万辆;后取消轨道线路及人行功能,改造拓宽为双向8车道。
鹅公岩大桥,是一座三跨连续钢箱梁悬索桥,跨径布置211 +600 +211米。桥面为宽35.5米、高3米的扁平钢箱梁,在索塔下不设竖向支座而采用在塔附近设特殊吊索的措施。在边墩设有粘滞阻尼器,控制加劲梁水平移动的距离。桥址处为泥岩和砂岩互层地层,西岸为重力锚碇,东岸为隧道锚。其砼用量10400立方米、钢材用量33200吨、正桥造价6亿元。
鹅公岩大桥的建设,克服了6大技术难题:
一是主缆索股架设在中国国内首次采用施工索道牵引新工艺,创造了中国国内主缆架设无破、断丝记录。
二是为解决河道水位变幅大、水流紊乱的难题,创造了世界上首例架空索道空中吊运安装钢箱梁及其施工控制新技术。
三是在砂岩和泥岩互层的软质岩上建造无齿加锚桩的隧道式锚碇的新技术。
四是开发研制了200吨阻尼装置成功用于大桥,提高了悬索桥动力性能。
五是采用热铸锚与冷铸锚混合式吊索体系。
六是钢箱制造过程中采用无余量切割和无马拼装新技术。
鹅公岩大桥的建成通车,对改善重庆的交通网络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供稿:市志办信息工作处 周怡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