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辛酸往事:曾住9平出租屋,2年换2任妻子,离婚后重迎事业巅峰
“是金子总会发光”,古往今来,许多名人才子,在出名前总是默默无闻,但是他们总会遇到一个契机,使得他们的才华被世人所发现。相信许多人都认识余华,他的作品《活着》影响了许多人。他也不是一开始写作就出名的,也是通过一个契机才出名了。大家可能会好奇,余华这个大作家发生了什么事情,人生才进入了转折点了呢?
“弃医从文”
在1960年,余华在浙江杭州出生了。他的父亲名华自治、母亲叫余佩文,他的名字取自父母的姓氏。余华在中学毕业之后,进入了北京鲁迅文学院学习,之后就步入社会开始工作了。因为余华的父亲是位医生,所以他毕业之后就也步入了医生的行业。他的经历似乎与鲁迅一样,“弃医从文”。 放弃了高薪、体面的医生工作,余华转入了创作之路。
当了五年的牙医之后,余华决定弃医从文,在1983年开始创作了自己的作品,并进入了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在那里余华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也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
穷酸作者住9平出租屋,2年却换2老婆
在1984年,余华就开始发表小说了,富有才华的他很快就创作出了作品。他创作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两篇小说,同时入选了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
在1985年时,余华与当时的海盐县文化馆文秘干部潘银春产生了好感。当时余华已经26岁了也到了适婚的年纪,经过与潘银春的进一步接触,两人决定结婚。在同年三月份,余华与潘银春女士结婚了。
但是,即便余华的作品出了名,他的薪酬也并不高。
中国有个词语“穷酸作者”,这个词语诠释了作者们的创作时的艰辛之路。在余华创作《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这两个作品之后,便一直没有思路,未曾创作出新的作品,也无法得到薪酬。他们没钱,只能住在9平米的出租屋中,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余华也仍不放弃写作之路。余华坚持学习写作,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作者。
在1987年,余华第二次到达了北京鲁迅文学院参加文学讲习班的学习。后来,余华又继续参加了鲁迅文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创作研究生班。在这里他与著名的作家莫言一起学习创作,还认识了一位女知音——陈虹。在这里学习创作的时候,余华接触了许多的现代作家的经典作品,余华有了写作的新灵感。
可能是在外学习时间长了,加上二人的生活也十分贫苦,余华与妻子潘银春的感情慢慢变淡了。在学习写作时,余华对作家班的同学陈虹女士产生了好感,之后,余华与潘银春女士在1991年,二人和平地离婚了。
离婚之后,余华便大胆的追求自己喜欢的女孩了,再加上陈虹女士与余华本身就是同学,关系也很好,在1992年,余华便与陈虹女士结婚了。第二年,两人就有了孩子。即便身为作者,余华的并没有什么财富,但是他有足够的才华,也能吸引优秀的女性喜欢。在短短的2年时间,余华就换了两任妻子。
创作出作品《兄弟》,并获取了奖项
在当时,余华写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两篇小说出名之后,他其他作品就不怎么有名了,慢慢余华的大名也在读者中沉寂了下来,其他作品也没有获得什么奖项。之后与第二任妻子结婚之后,余华开始创作《兄弟》这一作品。
在与第一任妻子潘银春离婚,与第二任妻子结婚之后,余华创作出了《兄弟》,他忽然又火了起来。余华认为,第二任妻子陈虹对自己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余华创作《兄弟》时,陈虹女士提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陈虹女士之前是写诗歌的作家,现在,在部队的一个创作室里写剧本。余华在写《兄弟》时需要与人交流,寻找灵感。陈虹女士作为离余华最近的人 ,可能是同为作家,她与余华的观念很是相同,她给余华提供了许多灵感。
余华认为《兄弟》是他写过的最厚重的一部小说。尽管在写《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卖血记》、《活着》等等,题材也都是厚重的,但是《兄弟》的厚重主要落实在作品的整个框架中,《兄弟》的题材涉及的范围更为广泛,作品的舞台搭建也更加广阔,格局也比以前小说的格局要大、信息量要多。
在近十年停笔之后的第一篇小说,再加上作品构造的框架十分大,所以在写《兄弟》时,余华常常遇到瓶颈期。同为作者、也是余华知音的陈虹女士,常常为写作走到死胡同的余华提供思路。经过和妻子陈虹的沟通,余华常常会闪现出新的思路,经过很长时间的创作,最终完成了《兄弟》这一作品。在2008年,余华凭借作品《兄弟》,获得了第一届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
与第一任妻子离婚后,余华仿佛像“开挂”一样
在之前创作出《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之后,余华就没有创作作品了,也没有再出版过作品了。似乎在1991年,余华与第一任妻子离婚之后,他的人生就像是开了挂一般。离婚之后,余华创作出了许多经典的作品,还获得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奖项。在1998年,余华获得了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在2002年,余华又获得了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在2004年获得了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在2008年创作出了《兄弟》,在2013年创作出《第七天》……
也许,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一个转折点,那些还未成功的人,可能是还未到达那个转折点罢了。“天生我材必有用”、“是金子总会发光”,每个人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成功可能会迟到,但成功永不会缺席,即便我们暂时抑郁不得志,但终有一天,经过不断的努力,我们一定会成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精彩故事推荐:
优秀!京东兵哥哥:当兵5年曾荣获三等功勋章,现成家电仓库守护员
美貌不输林青霞,80年代电影女神蒙受不白之冤远嫁美国,现状如何?
国产摩托车力帆宣告破产,曾一年狂赚6亿,如今连56万欠款都还不起